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
《史记》还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
古往今来,研究老子的着述可谓汗牛充栋 。
然而,老子晚年在何处修道?老子得道后在何处“飞升”?
有关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的踪迹是个“千古之谜”……
一、甘肃学者解开历史谜团?
2006年11月22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小组讨论会上,张炳玉研究员宣读了,他和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延涛研究员合作完成的《老子在甘肃——试揭一桩千古之谜》的论文,并称他们通过研究揭开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晚年西出函谷关后“莫知所终”的历史谜团 。
“根据有关史料、实物和民间祭祀风俗推断,老子出关后在甘肃等地修身传道,最后在甘肃临洮县‘飞升’” 。
此言一出,引起在场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
“大概因为是信史的权威性,似乎对老子‘所终’之研究大都到此就止步了,在此次老子文化国际论坛上,我要试图解答这一谜案 。”张炳玉说 。
张炳玉认为,老子出函谷关,继续西游,足迹遍布甘肃 。
他的行程线路大体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远、临洮、兰州(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居延海)等地后,回归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今县城东岳麓山)飞升崖“飞升(去世)” 。
二、老子西出的“关”是“函谷关”还是“散关”?
史学界有关老子西行至何关,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这是多数人的观点;
另一说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 。
张炳玉说,老子西行是经过函谷关,而真正意义上的“出关”是指散关,理由是:
1,老子对周王朝绝望,决定远离周朝到他国去,如果到了函谷关就算“出关”,并未达到他的“去周”的目的,因为函谷关仍属周朝版图;
2,从历史典籍可知,郦道元在其所着《水经注》里,早已对老子西行出关的“关”锁定为散关;
3,“强老子‘着书’”的关令尹喜,字公文,春秋末陇西(今甘肃临洮)人,秦国大夫,曾作散关令,而非函谷关令 。
东晋葛洪着《抱朴子》有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 。”
这说明老子“至关”着《德》《道》二经的“关”是散关 。
三、老子为何“西入夷狄”?
《后汉书》记载,老子出关后“西入夷狄” 。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员襄楷给汉桓帝上书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 。”老子为何“西入夷狄”?
历史记载,甘肃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发祥地,故有“羲皇故里”之称;也存有大禹治水导流的“流沙”圣迹 。
延涛说,崇尚古圣先贤之道的老子西游寻先王之遗迹,访圣贤之有道,这在老子认为的春秋末期“道崩礼坏”时代,“礼失求诸于野”,“西入夷狄”是他寻访“大道”所存的理想所在 。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杂居区 。春秋时把边境居民统称为夷狄,居住在西北边境的又称西戎或夷狄 。
具体所指诸侯国秦的西边是夷狄,也就是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带 。
清人王国维着的《秦都邑考》说:“秦人祖先,起源于戎狄” 。
自春秋至战国,华夏族的诸侯国也是一直视秦国为戎狄 。
- 数字冰雹创始人邓潇专访:2017大数据可视化的关键技术及行业应用
- 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有何异同
- 为什么道家的思想会对中国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 【历史上的今天】3 月 23 日:网景创始人出生;FORMAC 语言的开发者诞生
- 湘军创始人曾国藩官职是什么
- 冠捷科技创始人,福建冠捷科技好不好
- 道家术语八卦为何成为传播小道消息代名词?
- 揭秘:道家创始人李耳为什么又被叫作老子
- 八卦掌拳术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晚清十大高手董海川
- 吃得最多的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