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拳术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晚清十大高手董海川

家庭背景
董海川(明魁)祖父董博轩为董家十三代迁居河北文安朱家坞村,有二子:董守兴,董守业 。
其父董守业有三子:长子德魁,次子明魁,三子武魁 。董海川幼时与堂兄董宪关系甚密,董宪喜文善武,必尽其术 。受其影响,董海川嗜武成癖,与董宪形影不离,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以武会友 。早年便在河朔地区响有威名 。听长者讲,明魁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终日研文武二途,家传武艺一点既通,并秉性刚直,疾恶如仇,时为贫弱者打不平 。青年时认求真谛,行走江湖,云游四方为不给家乡族人招惹麻烦改名“海川”容纳江海百川之意 。清嘉庆二年农历十月十三日,董海川出生在直隶文安县朱家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董氏家族于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迁至河北藁城,后分化出很多支系,其中一支迁至河北雄县开口村,到了董继德这一辈,董氏家族再度迁居文安县富管营村,后因屡遭水灾,移居朱家务,从此安定下来,繁衍生息 。
董继德有两个儿子,其中之一便是董海川的父亲董守业 。董守业务农为生,也有人说他担任乡间的私塾先生,还有传言说他潜心研习少林武术 。如今,各种传闻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父亲在武术上的造诣绝没有儿子董海川高 。董守业有三个儿子,老大德魁;老二明魁,也就是董海川;老小武魁 。
人物生平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 ,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 人 。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年轻时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学众家之长 。于清道光五年(约1824年),时年26岁远游吴越巴蜀,以武访友,历险搜奇,一去十三载 。于道光十八年,年近四十余回归故乡,已改青年时之刚烈 。朝夕习练揣摩,传授族人 。时常外出数日,家人不知何为,问言访友 。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臂力过人,擅长技击 。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 。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
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于他乡 。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流落京师,有传为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 。(其实系太平天国所派卧底探子,与慈禧太后身边近身侍卫交厚[该侍卫功力极深,后被追杀潜逃],宫内消息由该侍卫传递给董海川)
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 。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 。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 。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 。董海川寿享高龄,临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 。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 。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武侠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 。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
文安县(河北),2016年1月29日 (体育)董海川祖居纪念馆建成董海川金箔泥塑像 1月29日,在河北省文安县董村管区朱家务村,董海川第六代后人为来访者介绍董海川事迹 。为纪念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1797——1882年)、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文安县以董海川祖居为基础,恢复祖居旧貌,并修建宽1米、高1.2米的董海川金箔泥塑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