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后一个死于腰斩的犯人,徇私舞弊死前还写了7个惨字

话说死刑分好多种,像我们司空见惯的有什么砍头、枪毙或是注射之类等,这都是比较人道的,而有一种死刑因太过惨烈现在已经见不到了,这就是--腰斩!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腰部一分为二,斩为两段,仅凭想象我们都能感受到那幅惨绝人寰的画面,还有受刑之人那种不能承受之痛苦,实在是非人类所能及也!因场面太过血腥,所以后来腰斩此刑法就被取缔了 。
那么最后一个遭受腰斩死刑的犯人是谁呢?他就是曾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两朝为官的翰林侍讲学士的俞鸿图 。
▲江南贡院 清代最大科举考场戊子科(1888年)
俞鸿图(生年不详-1734年),字麟一,浙江海盐人 。雍正十年五月,俞鸿图被皇帝钦点为河南学政,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厅长,那可是炙手可热的权位 。后在此位上遭河南巡抚王士俊弹劾,称其考试不公,贪赃舞弊,有欺瞒圣上之嫌 。此奏折引发雍正龙颜大怒,于十二年三月亲批俞死刑,后被执行腰斩 。
关于俞鸿图腰斩的说法,有现代人林涛的历史通俗读物《正说清朝三百年》 。书中声称,俞鸿图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由于行刑场面太过凄惨骇人,连雍正闻之都于心不忍,此后被皇上下旨废除腰斩刑法 。因此俞鸿图也就成了被腰斩的最后一个人 。
▲清朝科举考试的“号房”
那么俞鸿图究竟犯了什么罪,以至于遭受腰斩之酷刑呢?
其实,俞鸿图并非大贪大腐之人,虽然不及海瑞两袖清风,也不如包拯清正廉明,却也说得上是行的端走的正的磊落之人,要不然他也不会两朝为官了 。虽然身为官二代,但他从不张扬,行事谨小慎微,严以律己,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官吧 。
然而,身处官场却不懂变通,不能左右逢源,不会欺下谄上这套《厚黑学》,俞鸿图注定是要在官场栽跟头的 。
首先说俞鸿图这个人有点清高自傲,依仗自己出身好,且才高八斗,大有目中无人的感觉 。这也是他遭弹劾后而无人替其求情的重要原因,最终造成了他腰斩的下场 。
在朝中如此,外放到地方仍然我行我素,俞鸿图的孤傲个性引起了许多同僚的不满,这里面就有河南巡抚王士俊 。
▲清代科举考试试卷
先来看看俞鸿图的学政究竟是什么官职: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任职期间,均保持提学任职以前的品级,与督抚平行,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此期间皆按钦差待遇 。
学政是一省中三个级别最高的长官 。尽管级别相同,因“巡抚”主管行政,手握实权,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所以理论上讲巡抚还是要高于学政 。但俞红图自恃为顾命钦差,平日里言行举止间都不自觉要压王士俊一头,这就引起了河南巡抚的强烈不满 。
正好有人反映给王士俊一件事,引起了他高度重视,说是俞鸿图身为学政高官,但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有考生花高价银两从学政府购买考题,然后在院试中拔得头筹,实乃徇私舞弊之举 。王士俊闻报不动声色,让属下暗暗查明详情 。
▲紫光阁始建于明代,清朝是皇帝阅射和殿试武举之所
应该说俞鸿图咎由自取,本来就该吸取的教训却没能记住,因为在雍正五年他曾以编修出任江西乡试副主考时,就被人告发收受举人的牌坊银 。后来多亏雍正不做计较,只给了个革职留用的不痛不痒的处分,不久即官复原职 。虽然此后俞鸿图也行事倍加小心,每到一府,就下令紧锁试院,还令手下仆从分做内外两班,各司其职,不许串岗交头接耳,也不许擅自出入试院,手段虽然严厉,却可惜用人不当,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