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后一个死于腰斩的犯人,徇私舞弊死前还写了7个惨字( 二 )


正所谓"百密一疏",俞鸿图看似严密的防御体系却从他的后院开始攻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他最疼爱的小妾却出卖了他 。
俞鸿图的小妾本是一个贪慕虚荣之人,动辄不菲的花销让她常常感到俞给的钱远远不能满足自需,而其下人投其所好,想出了泄密试题给考生的发财捷径 。主仆想法不谋而合,很快达成协议,于是乎,背着俞鸿图,手下一干人等做起了贩卖试题考卷等攫取巨额利润的不法勾当 。
▲清代科举乡试的"准考证"
来瞧瞧这些人的泄密手段:
1 暗度陈仓
【世界最后一个死于腰斩的犯人,徇私舞弊死前还写了7个惨字】俞鸿图不是命内外仆从不得擅自互入对方守地么,但你俞老爷总得穿衣服吧,那么机会就来了 。下人就把需要传递的文章夹在俞鸿图需要换洗的衣物里,外面仆人递进来,里边的仆人偷偷取出来送给应试的考生,乐此不疲 。
2 移花接木
有花了重金行贿的考生,往往是些"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主,面对试卷可谓一看三不知,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这时候收了贿银的小妾就要粉墨登场了 。她会施展各种手段,比如肚子疼或身子不舒服等,诱使监考的俞鸿图离场安抚 。这时候仆人就会把外面早就安排好的枪手换来答卷,最终草包居然也能荣登榜首 。
3 偷天换日
也有一些真才实学的莘莘学子,明明完完整整做好了每道考题,满以为会榜上有名,不料盼来望去却是名落孙山 。其实他们的名字早被舞弊者偷偷换掉了名姓,胜利的果实已被他人摘取 。
▲科举考试舞弊之物
由于屡屡泄题和徇私舞弊,致使那些学业往往一窍不通之徒都被录取,久而久之,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败坏的影响 。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人们都痛斥俞鸿图纳贿徇私,而俞鸿图听罢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自己清者自清,何须多做解释 。
然而官场险恶,人心叵测 。俞鸿图的大意失察和没有重视却被别人钻了空子 。河南巡抚王士俊查明此事后,于是在五月上疏奏言俞鸿图考试不公,贪赃舞弊,败坏民风,表中还详细列举了一系列条款 。
当时的大清王朝重视科举制度,对其中的舞弊行为惩治严厉 。所以很快雍正下旨,俞鸿图被革职查办 。
▲清代官员身份的象征,科举入仕考场的必备,笔墨一体的墨盒
审讯伊始,俞鸿图大喊冤枉,拒不认罪 。然而堡垒往往被从内部先于攻破 。他的家人仆役没等板子打到屁股上,就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交代了个底朝天: 某日收取某人的银子,替某人传递考题答案; 某次替某人偷换考卷等等,但是为了逃避责任,这些人都异口同声咬定所作所为都是主母,也就是俞鸿图爱妾的授意指使 。而作弊的考生也都一一招认所购买考题都是出自俞府仆人之手 。
这下俞鸿图百口莫辩,虽说自己并不知情,但爱妾已经签字画押,还在自己家里搜出巨额贿银,可谓人赃俱获,任你浑身是口,也不得不认罪伏法 。
雍正十二年三月,刑部拟定俞鸿图死罪,而他的父亲户部侍郎俞兆晟也因此被儿子牵连入狱 。由于俞家问罪者多而无暇顾及俞鸿图,所以最后被腰斩的他受尽苦痛,惨嗥声撕心裂肺,令人不忍卒睹 。
▲清代举人官职牌
最后一刻,断为两截的俞鸿图尚有意识,他用手蘸自己的血写下了七个"惨"字,可见其所受剧痛之烈!
然而俞鸿图至死都不能明白他腰斩的缘由,所有这一切皆是他自身渎职和失察引起的 。假如他能够洁身自好,立场坚定,不被美妾所左右意志;又或他能够严以律己的同时同样严厉约束下人,使仆人不敢有越轨的行为,那么他俞鸿图还会有大好前程等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