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吹过的牛皮:李白堪称吹牛大王

中国人好吹牛,这应该已成大家共识 。譬如饭局中,某某老板是铁俺哥们的铁哥们,某某股票又干了几个涨停,或者又被谁谁请到某某资本主义国家兜了几个马桶回来 。诸如此类,似乎成了桌上套话 。但这吹牛的风气,倒也不是现代方才形成,追溯古代,大抵也有许多 。
既然说古人事,就说点好玩的 。比如蒋干 。蒋干这哥们,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大概成了无人不识的丑角 。之所以是丑角,就因为牛皮吹大发了 。当时,应该是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一直拿周瑜没太好的办法,蒋干倒是祭出毛遂自荐的法器,夸海口道:“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曹操一听,心道,哎哟,不错哦!忙问:"要将何物去?"蒋干的回答倒也如世外高人:"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至于事态后来的发展,恐怕大家都熟识了,闹了一场笑话 。
网络配图
其实,三国里诸如这般好玩的故事还不少 。譬如魏国还有个老顽童,叫王朗,当年诸葛亮北伐时,竟自告奋勇挤着老脸吹了一张牛皮:“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结果呢?被诸葛亮一句皓首匹夫骂死于马下 。当然,这都是小说里的事,难免添饵加料 。接下来登场这位的事迹,史料里似乎就有记载了 。此人名叫东方朔 。东方朔这人,在现代的诸多街坊里,倒是被传成大智慧的人,其实,在当时的大汉朝,大概应该只算个谐星罢 。至于主要功能,即是在帝王的宴会上,负责一把插科打诨 。时常在酒席中饮酒畅快之时便唱: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既然是谐星,吹牛的把式料必得娴熟了 。譬如,某次宫里出现了一只长的像麋鹿的动物,但无人认识 。
当时皇帝,也就是汉武帝,令东方朔前来辨认 。东方朔其实也不知道是什么,但他不能说啊,这太没面子了 。于是吹牛道:“这个东西嘛,我知道,当然,得先吃饱再说 。”武帝应允 。饭毕,又道:“某处有鱼池苇塘数顷,风水甚好,陛下赏我方说 。”
这分明是典型的谐星做派了,有点不太要脸了 。但武帝似乎就喜欢这样不要脸的“撒娇”,答应了 。这下,东方朔得说了 。怎么说,瞎诌呗 。这玩意啦,牙齿前后一样,大小一致而没有大牙,所以嘛,叫驺牙 。这一说,倒把列席官员说得一愣一愣 。见无人辩驳,东方朔似乎更带劲了,继续吹道,这玩意嘛,听说远方有前来投诚的事情才会出现 。
网络配图
这下,牛似乎吹大发了,可未来的事,还真是没准的事,一年后,匈奴混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人来归降汉朝 。诸如此样的牛皮,东方朔的职业生涯里,可没少吹,但有意思的是,他吹得牛皮,却也极少破掉,很多倒是实现了 。于是后来竟被牵强附会成了极成功的预言家 。
但若在古人里选出个最能吹牛的,那就必须是李白了 。李白此人,大家估计都知道,文曲星下凡啦,浪漫主义派最强诗人 。什么是浪漫主义?就是瞎吹呗 。比如现代年轻人谈恋爱,动辄就是要把天上的银河、月亮甚至北斗七星摘下来,或者信誓旦旦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人 。这当事人听着,叫浪漫,旁人听得,恐怕呵呵两声,吹牛吧,编!
当然,吹牛这事,别人吹牛吹完就算了,而我们李白同志,还得把它写进诗句里,纪念一下 。譬如某次李白旅游至某地,大概登了一座挺高的寺庙,诗兴大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你看,这牛吹的,敢情要和仙人谈谈天?这样的模式,还有很多 。又如“桃花潭水深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