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牛刽子手大曝光:刑场杀人一点都不含糊

刽子手的形象 , 我们一般都是从影视剧里得来的 , 提起刽子手 , 人们就会想起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子、胸毛黑乎首一片的彪形大汉 。其实 , 真正的刽子手不一定都这么凶悍 , 有些刽子手长得眉清目秀 , 但在刑场上杀人却一点都不含糊 。今天 , 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晚清最牛的刽子手 。
网络配图
“杀猪下九流 , 杀人上九流” , 这是刽子手行里流行的一句话 。刽子手认为 , 他们这一行是上九流 , 入行并不容易 。因为刽子手也是个技术工 , 没两把刷子在这一行里混不下去 。
咸丰元年(1851年) , 一个叫密迪乐的英国人在刑场上见识了晚清刽子手的“杀人绝活” , 而且把所见所闻写入一本书叫做《中国人及其叛乱》的书中 。
密迪乐(Thomas Taylor Meadows , 1815~1868年)英国人 , 大学毕业后 , 专门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过中文 , 对中国情况很熟悉 , 号称“中国通” 。道光二十三年(1843 )来到中国后 , 先后在香港、广州、上海三地担任英国驻华领事馆翻译 。1852年初调往上海 , 仍任翻译 。咸丰六年(1856)升任上海副领事 , 后又升任宁波和上海领事 。
【晚清最牛刽子手大曝光:刑场杀人一点都不含糊】网络配图
就在密迪乐在广州任领事馆翻译的时候 , 亲眼目睹了晚清刽子手行刑 , 成为第一个亲眼目睹中国凌迟行刑过程并详细记录的西方外交官 , 被英国人誉为“关于中国的一个真正专家 ”《中国人及其叛乱》(The Chinese and Their Rebellions)一书写于咸丰六年(1856) , 对太平天国初期历史记录非常详细 。
密迪乐在《中国人及其叛乱》一书中 , 详细描写了广州刑场的位置、周边环境以有刽子手行刑的整个过程 。在他看来 , 当时刽子手简直不是在行刑 , 而是在“献艺” , 是在向观众炫耀他那高超的杀人技术 。
当时 , 广州的刑场设在南郊闹市中 , 大概有一个蓝球场大小 , 北宽南窄 , 东侧有一堵三米半高的砖墙 。刑场中间竖一凌迟架 , 上面挂着几个人头 。凌迟架北面是监斩棚 , 刽子手站在里面等候犯人 。
网络配图
密迪乐在书中介绍 , 仅1851年1到8月份 , 这个刑场已经处死了400多名犯人 。1851年7月29日晚上 , 密迪乐得到将有34名叛乱分子于次日8到10点行刑的消息 。这里的“叛乱分子” , 指的应该是广州小刀会成员 。
第二天上午8点半 , 密迪乐和两个住在广州的英国人来到刑场 。他看到凌迟架斜立在墙边 , 前面的地上有一个洞 , 还看到监斩官坐在棚子里 , 棚子前的地上烧着一堆带香味儿的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