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君不贤:唐太宗篡改国史贬低父亲抬高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 , 正是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 , 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的顶峰 , 由于他的文治武功 , 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 。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 , 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 , 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 , 杀死长兄李建成 , 逼迫父亲唐太祖李渊退位 , 才登上了皇位的 , 可谓心狠手辣、残忍暴虐 。但在正史记载中 , 李世民在开创大唐的过程中劳苦功高 , 是推翻隋朝的主要策划和组织者 , 奠基登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么正史中的记载是否属实?李世民继位后有没有为维护自身地位而篡改国史呢?这就要从大唐的创立过程说起 。
网络配图
据史料记载 , 李渊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 , 次子世民 , 三子元霸(早死) , 四子元吉 。李渊家世显赫 , 威望颇高 , 隋炀帝对他十分猜忌 , 而李渊自然也明白 , 所以他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 虽然早有异心 , 却一直按兵不动 。此间由于朝廷横征暴敛 , 连年战乱 , 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 到处都是农民起义 , 李渊趁机在乱世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 开始觊觎天下 , 但他性格老成持重 , 一直深藏不露 。即便如此 , 隋炀帝还是派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暗中监视李渊 , 在朝廷耳目众多的情况下 , 李渊急需一个可靠的助手来帮助他 。
温大雅所撰《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关于李氏父子建立大唐的最早记载 , 而且他亲自参与了起兵反隋的晋阳起兵 , 其记载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据此书所述 , 当时李渊身边可以信任的只有二子世民 , 因为其他几个儿子都不在身边 , 所以他就将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告诉了李世民 , 李世民正值年轻勇武、血气方刚 , 自然是李渊最为得力的助手 。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底 , 李渊受命南下镇压起义军 , 北方突厥趁机攻取了太原留守管辖下的马邑(今山西朔县) , 隋炀帝大怒 , 派人囚禁了李渊 。李渊非常恼火 , 便想起兵 , 但由于身边只有李世民一人 , 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在河东 , 力量分散 , 不是起兵的绝佳时机 , 因此只得忍住 。然而由于突厥的猖狂 , 隋炀帝下令赦免李渊 , 让他留守太原 , 力阻突厥 。一旦有了机会 , 李渊便不会轻易放过 , 他马上通知建成、元吉 , 让他们立即准备起兵 , 于是李建成在河东召集英杰之士 , 李世民在晋阳拉拢强兵能将 , 下大力气招揽人才 , 不久 , 建成、元吉和李渊的女婿柴绍陆续到达太原 。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初 , 李渊在晋阳命令刘文静伪作了一份隋炀帝的敕书 , 在太原、雁门、马邑等郡征兵 。二月 , 李渊又趁叛隋而起兵的刘武周南下汾阳宫(今山西宁武南)之机 , 以防备刘武周为名 , 下令募兵 。与此同时 , 李渊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 , 取得了突厥的支持 , 亦解除了受突厥攻击的后顾之忧 。在做好这种种准备之后 , 李渊终于起兵反隋 。
由于他准备充分 , 谋划精密 , 加上兵多将广 , 又个个骁勇善战 , 所以一路上势如破竹、威不可挡 。他们很快攻破了西河城 , 进城后秋毫无犯 , 慰抚民众 , 恢复旧业 , 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七月份 , 李渊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 , 负责太原的一切事宜 。李渊亲领三万人 , 誓师动兵 , 改易旗帜 , 开向关中 , 不到半年的时间便推翻了隋朝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