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治国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是为什么

核心提示: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 。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 。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 。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朱元璋也是这类角色 。
网络配图
【明太祖朱元璋治国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是为什么】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纵横捭阖,力挫群雄,终于平定四海,统一宇内 。
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寒微,洞悉百姓疾苦,因此即位后便大刀阔爷,整顿吏治 。他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 。”凡贪墨之徒,一经发现,便绳之以法,毫不宽贷 。官吏凡贪赃枉法者,一律发配到北方边地充军 。贪污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 。就连权势煊赫的驸马欧阳伦,也因私贩茶叶而被斩首 。洪武十八年(1385年),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税粮案发,被处死的官员多达万人 。经过朱元璋的严厉整饬,在他30余年的帝王生涯中,政治清明,弊绝风清,“一时守令畏法,吏治焕然丕变 。”史家的记载也许有溢美之辞,但是奸宄之徒谈虎色变,却是事实 。
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 。
网络配图
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 。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 。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朱元璋也是这类角色 。
天下底定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宿将自然都爵高位显,权尊势重 。朱元璋害怕这些人功高震主,于是有计划地屠戮功臣,大有不赶尽杀绝决不停手之势 。宰相胡惟庸“谋反”一案,先后有3万余人罹难被杀;蓝玉“谋反”一案,又有1.5万人丢了性命!平心而论,胡惟庸身为宰辅,已位极人臣,他怎敢觊觎天子宝座!蓝玉不过一赳赳武夫,恃势凌人则有之,要夺大明江山,证据显然不足 。更何况他们不在干戈扰时谋反,却在天下一统之后篡逆,天下岂有如此笨伯哉!朱元璋简直杀红了眼睛,甚至他的亲侄朱文正、外甥李文忠都死在他的屠刀之下 。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幕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连性命都难以保全,谁还肯为天子尽忠!
对于手无寸铁的儒士,朱元璋也刻意防范 。为了侦察别人隐私,他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 。莘莘士子的举手投足,都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 。博士钱宰奉调赴南京编纂《孟子节文》,公余之暇,信口吟了一首诗 。不料隔墙有耳,早已被特务录在纸上,报告给了朱元璋 。
网络配图
次日上朝时,朱元璋指着诗中的“嫌”字说,你的诗写得不错,只是朕并没有“嫌”你,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手足无措,连忙叩头谢罪 。国子祭酒宋讷一天因小事闷闷不乐,特务在门缝里觑得明白,照实画了下来 。次日朱元璋问他因何生气,宋讷如实回答,并问皇帝何以知晓 。朱元璋莞尔一笑,拿出了画像,宋讷不由得大惊失色 。弘文馆学士罗复仁老实木讷,却直言敢谏,只因他原是陈友谅的部下,朱元璋心存芥蒂,竟亲自到他家查看 。见他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才放下心来,夸奖他恪守官箴,一尘不染,又命人给他换了一套大房子 。当然,这种旷古恩典只是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