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君不贤:唐太宗篡改国史贬低父亲抬高自己( 二 )


网络配图
由此可见 , 太原起兵的全过程 , 包括此前数年的苦心经营 , 都是李渊一手操办的 , 他为大唐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唐王朝创立的主要功劳应该在他身上 。而一直以来“阴结豪杰”、勇而有为的李世民 , 是李渊得力的助手 , 是积极的配角 。然而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 , 事实却发生了歪曲 。
《旧唐书》记载 , 隋炀帝南巡江淮的时候 , 瓦岗寨农民起义正如火如荼 , 严重威胁到了隋朝的统治 , 李世民见有机可乘 , 便与刘文静密谋起兵 , 并做好一切策划和安排 , 待欲起事时才告诉父亲李渊 。李渊闻之大惊 , 只是迫于当时紧急的形势 , 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 , 于是不得不勉强听从了李世民的安排 , 走上了起兵反叛的道路 。《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沿用了这种说法 , 把太原起兵的首要功劳划到李世民身上 , 李渊则成了消极被动的角色 , 从而使李世民成为起兵反隋、开创大唐的首要人物 。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矛盾 , 与李世民夺取帝位后重修史书有关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 , 以次子的身份登上了皇位 , 而且杀死了亲生哥哥李建成 , 这无论如何是不合乎道统和伦理的 。为掩盖这种残暴的行为 , 为自己的登基确立合法性 , 李世民决定设置史官 , 撰修国史 , 于是下令创立了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 , 这就使史官很难做到秉笔直书 , 只能按统治者的意图撰写历史 。李世民在位期间一再违例要求亲看国史和起居注 , 并为自己辩白道:“今欲自看国史者 , 盖有善事 , 固不须论 , 若有不善 , 亦欲以为鉴诫 , 使得自修改耳 。”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 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 , “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 , 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 , 表上之 。”
在李世民授意下 , 史官们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因写成“安社稷 , 利万民”的大义行为 , 从而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 。
网络配图
按照李世民的意图 , 贞观史臣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 , 费尽笔墨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功劳 , 竭力抹杀太子建成的成绩 , 降低高祖李渊的作用 , 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谋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 , 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这样 , 李世民便是开创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 , 皇位本来就应该是他的 , 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继承皇位 , 因此 , 李世民登上皇位便显得水到渠成了 。
还有一种解释 , 认为李世民之所以要修改国史 , 抬高自己在太原起兵中的地位 , 贬低李渊的功劳 , 乃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 。他要求贞观史臣把太原起兵中李渊由主动起兵变为被动起兵 , 目的是为了把李渊描绘成一个忠臣的形象 , 从而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李渊是在隋炀帝要下令逮捕他 , 李世民、刘文静等又设下圈套逼得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不得不反的 , 而且在起兵时李渊还曾号称“欲大举义兵 , 远迎主上” , 这样一来 , 李渊就成了大忠臣了 。很明显 , 这种刻画有利于李世民维护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