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忠臣当良臣:聪明人魏征如何给领导提意见( 五 )


即便李世民是一个天赋异禀、才智过人的皇帝 , 最初他也只是像金子蕴藏在矿石中一样 , 体现不出任何价值 。只有经过“良工”耐心细致的斧凿敲打 , 日复一日 , 千锤百炼 , 最终才能把他身上的杂质和瑕疵一一敲打掉 , 让矿石中的黄金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换言之 , 假如没有诤臣的监督、约束和针砭 , 李世民即使天赋再高、能力再强 , 最终也可能毫无建树 , 甚至有可能重蹈隋王朝之覆辙 , 沦为像隋炀帝杨广那样的亡国之君 。正如《菜根谭》所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 , 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 , 须向薄冰上履过 。”李世民的明君之路 , 又何尝不是这么走过来的!
魏征一生对李世民的谏言无数 , 其中有一句出自《荀子》的话曾经被后人广为传颂 , 成为后世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政治格言 。这句话就是——“君 , 舟也;人 , 水也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在李世民二十三年的帝王生涯中 , 这也许是时刻萦绕在他耳旁、倏忽不敢忘怀的一句话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 , 魏征病殁 。李世民“亲临恸哭 , 废朝五日 , 赠司空、相州都督 , 谥曰文贞” , 并且亲自撰写了墓志铭 , 书于碑石之上 。随后的日子 , 李世民一直沉浸在绵长的哀思之中 。魏征的离世不仅让李世民失去了一个臣子 , 更是让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良师益友 。在一种难以排遣的寥落和寂寞中 , 李世民不禁对侍臣发出了一番感叹 , 这番话从此也和他们君臣二人的名字一起 , 永远镌刻在了青史之上 , 令无数后人感慨和深思——“夫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 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 , 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 , 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