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赵云:他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

导读:赵云是一个让人喜爱有加的三国英雄 , 无论从实力还是从容貌来说 , 他都十分符合我们现代人对英雄的定义 , 但是这样一位英雄却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 , 他的生命也是在等待和伤感中逐渐凋谢 。
赵云 , 是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人物 , 可说是全书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 。更由于《演义》是根据史实来写的 , 人们对赵云的英雄事迹几乎信以为真 。赵云是除关张外最早追随刘备的人物 , 以致于人们几乎把他加到了桃园兄弟之中 , 在不少京戏里干脆就让他成了“四将军” , 特别是他追随刘备时正是刘备倒霉的时候 , 这就更加重了他在这个团伙中的份量 。
网络配图

【悲剧赵云:他远没有演义中的那么风光!】长坂坡一战 , 无疑是赵云最辉煌的篇章 。在最早的《三国志平话》中 , 赵云的长坂坡救阿斗只有几句话 , “拍马冲阵而过”而已 , 到了《演义》里 , 就变成了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一大章回 。“截江、夺斗”是赵云的另一大功绩 。《三国志平话》中基本照抄《三国志》 , 写得含含糊糊 , “云与张飞勒兵截江……”而已 , 而在《演义》里则完全成了赵云孤身犯难 , 一波三折 , 既胆气过人又有理有节 , 张飞倒成了后援的角色 。五虎上将的排名 , 在罗贯中最早的版本里 , 大概是参照了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这五个人实际地位的史实 , 列为“关、张、马、黄、赵” 。忘了是金圣叹的批本还是毛宗岗的批本 , 为迎合读者对赵云的喜爱 , 把这个排名改成了“关、张、赵、马、黄” 。
但《演义》终归不能完全脱离史实 , 从而令赵云这个完美的英雄与他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无法自圆其说 。注意一下细节就清楚了 , 这些细节因史实的存在而让罗老先生和金、毛等都无法更动 。
长坂坡之前的大撤退 , 开路与断后的重任都没交给赵云 , 而给他的任务是相对次要的“保护家小” 。进军西川遇到马超 , 从别处把张飞调来 , 身边的赵云无用武之地 。抵御魏将张邰 , 派了老将黄忠 , 赵云就在手下 , 却没考虑派他 。决定汉中胜败的定军山之战 , 黄忠是主将 , 赵云是后援 。讨伐东吴 , 前线上是一群无名后进之辈 , 五虎上将硕果仅存的赵云在二线闲着 , 只是到了大军惨败之时起了点接应的作用 。七擒孟获 , 魏延、王平、马岱甚至廖化、张嶷的出场机会都比赵云多 , 而赵云好象都没有与孟获交过手 。一出祁山 , 《演义》中写赵云当先锋立了大功 , 但到了决定性的街亭之战 , 主将却是派了无能的马谡 , 赵云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 , 尽管撤退时“不损一人一骑” , 但对于全局却是无足轻重 。
尽管《演义》每逢赵云出场必竭力突出他的作用 , 但从整体上看 , 刘备和孔明对他的态度不象文字中表现得那么热情 。似乎刘备早期势孤力单、关张忙不过来时对赵云还予以某些重任 , 一旦人多了就让他一边儿凉快去 , 而孔明就更明显了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赵云的一些内容 , 再看看史实吧 。
网络配图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 , 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 , 可说是马不停蹄 , 无役不予 。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 , 史书虽没《演义》写得那么玄 , 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 。进军西川 , 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 。可就是这次留守 , 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 , 即“截江夺斗” , 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 。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 , 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 , 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 , 主谋是法正 , 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 , 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