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也有鸡尾酒流行用蒸馏器制造花露配兑美酒

在明代中后期 , 兴起了用蒸馏器制造各种营养露的风气 , 称为花露、香露 。随之 , 以花露配兑美酒的方式便流行起来 , 这算不算中国传统的鸡尾酒呢?
将香气鲜明的花、叶、果浸泡在酒液内 , 形成饱涵植物清芬的花酒、果酒 ,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趣的是 , 相应的 , 还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品酒习惯 , 在举行聚宴的时候 , 当场将这些独特的香酒与更为醇烈的黄酒、烧酒兑和在一起 , 制成“调配酒” , 上席供宾主饮用 。明代小说中就写及以茉莉酒、金华酒相掺 , 清代食谱《调鼎集》则提到“舒气酒”与木瓜酒以对半的比例兑在一起 , 以及向黄酒内调配适量桂花烧酒 。这一以两种不同的酒品相配的做法 , 显示中国早就有类似鸡尾酒的调酒传统 。
花露流行起来之后 , 很快的 , 以之兑酒形成的“露酒”成为一个新兴类项 。《调鼎集》就记载:“露酒 , 每酒一斤 , 入玫瑰露或蔷薇露少许 。”“荸荠酒 , 荸荠蒸露 , 入酒甚香 。诸果皆可仿制 。”另一本清代著名食谱《养小录》也提倡以“诸花露”“调酒入味” , 其所罗列的香露名目达三十四种之多 , 既包括梅花、牡丹、橘花、甘菊等四季时卉 , 也有稻叶、橘叶、柏叶、菖蒲等草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喜欢以掺兑菊花露的美酒招待宾客 , 还很得意地作《菊露和酒》诗一首记咏此事 。
尤其值得讨论的是 , 明末文人周亮工《闽小记》中记载了一款梅花露兑酒的方法 , 格外富有特色:“丽色蔷薇不自持 , 教同梅片涉轻卮 。闻香谁滴金茎露 , 截蔗铺花爨下炊 。”文献中一般只提到单纯对新摘的梅花进行蒸馏 , 但《闽小记》却指出 , 明时的福建海澄人采用了自成一格的工艺 , 是把甘蔗切成一段段 , 铺积在中国传统蒸馏灶上的锡桶内 , 再堆上大量干净的整朵鲜梅花 , 然后于灶内燃小火 , 慢慢蒸馏提纯 。
【明代也有鸡尾酒流行用蒸馏器制造花露配兑美酒】这则记载让人非常吃惊 , 因为我们都知道 , 发源于古巴的朗姆酒也是以甘蔗为原料 , 采用蒸馏工序 。海澄又称月港 , 在明朝是世界最大商港之一 , 为美洲贸易在东方的终点与起点 。是否朗姆酒在萌芽之初 , 就已经借助海上贸易实现了跨洋的传递呢?
朗姆酒工艺中 , 甘蔗渣要加入酵母发酵 , 然后才加以蒸馏 。周亮工的记载中却没有提到海澄人是否将入蒸之前的甘蔗段进行发酵 , 因此 , 我们无法确定 , 梅花加甘蔗的组合在蒸馏之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成品?然而 , 如果将鲜甘蔗进行蒸馏 , 是无法提纯到糖分的 , 历史上从无蒸馏鲜甘蔗的做法 。所以 , 很大的可能是 , 那时的海澄人是先将甘蔗进行了轻度发酵 , 只是作为外来者的周亮工不了解 。如果真是这样 , 那么成品便是带有低度酒精的“明代海澄梅花清香型朗姆酒”啦 。
明清时代 , 花露蒸馏之后 , 往往会贮存一段时间 , 因此 , 海澄梅花甘蔗露如果真的是低度蒸馏酒的话 , 会自然的经历“陈酿”程序 。此般独特的梅花露 , 海澄人喜欢将它调制到各种优质美酒当中 , “每酒一壶 , 滴露少许 , 其香不散 , 亦异品也” , 这 , 这不是明代的朗姆鸡尾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