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亮临死为什么非得要弄死魏延

刘备被曹操追杀,带着残兵败将和百姓投奔襄阳,刘表的小舅子蔡瑁忌惮刘备,拒绝开城,就在这危难之际 。只见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此人便是魏延 。只见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网络配图
关云长奉刘备之命攻取长沙,大将黄忠战关羽不下,太守韩玄便怀疑黄忠通敌,正要杀他,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斧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此人还是魏延,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 。黄忠拦当不住 。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 。
从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这魏延绝对是个豪侠忠义之士,路见不平一声吼,便拔刀相助 。在三国时期,诸侯林立,今日你败,明日他亡,大将和谋士易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说刘备自己,先后投过曹操,投过吕布,投过袁绍,投过刘表,要说反骨,刘备脑后的反骨应该更大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魏延两次救刘备,而且都是见义勇为,所杀者皆是该杀之人,从哪儿看出人家魏延是长着反骨呢?再说,刘备军团之中叛将太多了,如法正,如孟达,如马超黄忠等等 。而且这个孟达这厮反复无常,后来又反了西蜀投奔曹丕,过了阵子还是觉得蜀国好又准备反投西蜀,结果怎样呢?诸葛亮能满心欢喜地欢迎孟达回来,对一个反复无常而且给国家带来祸害的人都能开心欢迎,却为什么一定要杀一个军功显赫的魏延呢?这其中一定是有深层原因的 。
【三国:诸葛亮临死为什么非得要弄死魏延】先看看魏延的人生简历 。魏延自从跟了刘备后,屡立战功,获得嘉奖无数 。在他和黄忠随刘备入川这段时间,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关张赵三大猛将的重要人物了 。不但屡立战功,有的甚至是奇功 。斜谷会战中:“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马 。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 。原来曹操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 。这一战,几乎取了曹操的性命 。在后期,论战功,魏延秒杀坐在功劳簿上的关张赵云,论官职,只有马超才能勉强与他争锋,关羽、张飞皆在其下,赵云更是望其项背 。何以见得呢?《三国志》有一段精彩无比的文字:“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汉中对刘备的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荆州,刘备不托马超黄忠赵云,独托魏延,可见对他无比的欣赏和信任 。而且事实上,汉中在在魏延领导之下,固若金汤 。刘备知人善任,可见一斑 。
网络配图
在三国后期,在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谢幕之后,魏延可说是蜀中第一猛将,同期的吴魏两国的名将之花也纷纷凋落,整个魏吴,能稍微与魏延抗衡抗衡的只有张颌了 。七擒孟获时,魏延是诸葛亮赖以依仗的主要武力,在北伐时任命他为前督部,为大军扫清障碍 。
然而,魏延身上存在一些致命弱点,就是他和关云长一样的“刚而自矜”,典型的有本事,不服管,瞧不起别人,一直让诸葛亮头疼 。不仅诸葛亮头疼,就连东吴的孙权也头疼,就像孙权看到关云长一样的头疼,恨不能斩杀之 。孙权与诸葛亮曾有一段对话:权笑曰:‘此人(指魏延)勇有余 。而心不正 。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 。孔明岂未知耶?’……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 。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读到这里,其实已经知道魏延必死了,可怜的魏延,早知道不如别射曹操那一箭,投降曹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