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兵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史上是怎么评价晋阳兵变的

历史上如何评价晋阳兵变
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 。隋末农民战争牵制了的隋朝统治,牵制了隋军大量兵力,使隋朝统治集团无力西顾,关中空虚,不能和新兴的李渊集团抗衡,这是总的战略形势决定的 。
在攻取长安的过程中,李渊父子运用战术巧妙,如与关东李密联合,拖住隋军无暇西顾,入关后立即屯兵潼关,阻住了隋朝援军 。
具体战术运用方面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如在攻打河东与进军长安时双管齐下,收效显著 。事实证明,这种部署是成功的,长安失陷以后,隋将屈突通被俘投降了李渊 。李渊进军途中减少了阻力,因而能够迅速攻占长安,奠定了唐朝基础 。
晋阳兵变有哪些功臣参与
在《旧唐书·裴刘合传》里保存了一份功臣
晋阳起兵功臣之一长孙顺德名单,是李渊颁布的“太原元谋功臣”名单 。“太原元谋功臣”名单是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的,记录在晋阳起兵时的功臣,一共有十七人:
尚书令秦王某 、尚书左仆射裴寂和纳言刘文静、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
晋阳兵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首先,李渊听从刘文静等人的建议,制定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的战略 。当时天下虽然群雄并起,但许多人并无大的志向,只图据地自保,或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李渊的起兵战略,以入关夺取长安为军事目标,以开创帝业,最终取代隋为政治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又强调以“废皇帝(指隋炀帝)而立代王”为策略 。
第二,募集兵士,扩充地盘 。李渊起事后,让部下开仓赈济贫民,公开募兵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每天有千余人来投军,“二旬之间,得众数万” 。
第三,北结突厥 。隋末,东突厥汗国崛起达到极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臣属于东突厥汗国,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势力也臣属于东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控弦之士百万,古代戎狄没有比东突厥汗国更强的 。李渊深知以太原为根据地起兵南下,必须处理好与突厥的关系 。否则突厥包抄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他在出任太原留守时,就曾对李世民说:“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
李渊用空城计吓退突厥兵后,立即亲自写信给突厥始毕可汗,说:“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指隋炀帝)还,共突厥和亲 。……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但是李渊没有把征伐所得的子女交给突厥,也没有把财物都给突厥 。李渊把征战得到的大量女人放回家去让她们与亲属团聚 。)
李渊起兵之前,隋朝已经统治崩溃、名存实亡 。李渊起兵时地盘极小、只有太原,因为隋炀帝留下的恶劣形势,为了防止突厥与刘武周攻打自己,李渊才暂时结好突厥 。(后来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不久就与突厥开战 。唐朝一面打败众多敌人,扩张,进行统一战争,另一面抵御突厥,还消灭突厥支持的割据势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与威望,还分化突厥 。)
起兵南下之前,突厥以一千匹马来互市,李渊挑选其中好的,只买了一半 。南下至龙门时,刘文静、康鞘利以率领派500人、2000匹马到达 。李渊因为突厥来的晚而高兴,对刘文静说:“我西行及河,突厥才到达,兵少马多,都是你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