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那些功高震主者的不同结局是什么

任何人处任何事中,都要明白自己处的地位 。是主,还是宾(次)?比如在老板面前,职员永远是宾的地位,千万不要在老板面前显示你的才能,尤其是在有他人存在时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见老板曹操吃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样子,就猜出老板要撤军了 。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还向人宣扬,他不被曹操杀才是怪事!
网络配图
也许杨修不懂喧宾夺主的利害,或许是这个成语要在一千多年后的清朝才发明吧 。但在他以前,司马迁老先生就有一个类似的成语,叫“功高震主” 。即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历史上,因功高震主而被杀害的功臣实在太多,在太史公发明这个成语后,最能活学活用的要算孙权了 。
陆逊的功劳对于东吴来讲,不亚于周瑜 。陆逊在彝陵之战后,就一直坐阵荆州 。陆逊虽然说担任的武职,但他自己还是以书生自居,因此陆逊对荆州的治理是完全的“文官化”,将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且陆逊在练兵上也显示出越卓军事家的才能,荆州之兵无有不精者 。
但是,就是因为陆逊在荆州表现得太出色了,使得荆州就有了“只知陆伯言,不知孙仲谋”的情况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陆逊的妻子是孙策之女,而孙权对孙策的后人一向都有戒心 。而陆逊又长年统兵在外,万一他一造起反来……此时的孙权疑心很重,于是一幕“三气陆逊”的表演开始了 。最终陆逊被活活气死在一个所谓的“二十条罪状”上,虽然说后来陆抗完全反驳了这“二十条罪状”,使得孙权不得不为陆逊守灵 。但是一切都迟了,病逝于荆州的陆逊成了三国时期最悲惨的功高震主者 。
可见,喧宾夺主也好,功高震主也好,都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爱显示自己的才能,或因功高而不可一世,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要时时刻刻明白:在领导面前,你是驯服的下属;在导师面前,你是一无所知的学生;在老板面前,你是完全按老板指示办事的职员!
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周瑜,周瑜应该说是三国时期的第一位功高震主者(曹操为君主,不在讨论之列),同时也是最幸运的一位功高震主者 。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吴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可以说是首席功臣 。孙策死后,周瑜成为托孤重臣之一 。其后,周瑜又劝主送质,从而在以后曹操南下时没有后顾之忧 。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时,周瑜又成功的打赢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 。然后,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 。这些功劳,也就是孙权后来说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 。
网络配图

为什么说周瑜是幸运的功高震主者呢?这是因为他只有36岁就死了 。虽然说周瑜的死使吴国失去了夺取西川的机会,但是对于周瑜个人来讲,这可能真是幸运的 。姑且不论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实现了“二分天下”,那么周瑜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一旦周瑜坐阵成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三气周瑜”的情况可能真就要实现了,可能还远不止三气,只不过这个“气”的主语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陆逊那样活上六七十岁,可能真的就会被活活气死 。但“幸运”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 。“天妒英才”的周瑜,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 。
除了东吴的陆逊和周瑜,三国时最著名的功高震主者应该是诸葛亮,在三国中,刘禅“手下”的诸葛亮和刘协“手下”的曹操多少有相同之处 。不过要论起“震主”来,恐怕连曹操都要望尘不及 。据说汉献帝有一次对曹操说过一句话,说“我要是阻碍了您的事业,那您就直接把我杀掉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是汗流浃背,从此后再不入朝见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