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怎样在虎门销烟的?清朝虎门销烟概况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通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可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后来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
【林则徐是怎样在虎门销烟的?清朝虎门销烟概况】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 。后来,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一定要严禁鸦片 。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 。
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助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 。
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折,提出了应该怎样一步步实现禁烟 。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读到奏折中的“若再由鸦片泛滥下去,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就再也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也没有可以充当军饷的钱财”这句话后,终于决定禁烟 。于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
从京城到广州,足足用了两个月,广州人民都在等待林则徐的到来,所以他到广州那天,许多人来迎接他的到来 。
林则徐也没有让人民失望 。在没到之前,他已提前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他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发出了禁烟的公告,他命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出鸦片,并要他们保证今后永远不走私鸦片 。
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面对林则徐的命令,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 。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 。”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