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

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功名 。
左宗棠年轻时自号“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23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执教渌江书院,实则是他的权宜之计 。
【左宗棠科举屡屡失意因陶澍赏识而得重用】网络配图
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自命不凡,极想由此一举登上仕途 。但他先后数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于是绝意弃词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方面 。因为外患日深,加之受不少士大夫的影响,他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西北、西域的史地著作,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 。
而此期间,渌江书院山长任上的他,与朝廷重臣陶澍的相识相交,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因联相知,结为忘年之交
1836年9月,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由江西检阅军伍后赴湖南安化省亲,将要路过醴陵,特意准备了馆舍 。左宗棠应知县之邀写了副对联,以示欢迎和敬仰 。
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
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 。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 。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颂扬与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
陶澍对此联大为赏识,并要求一见写联人 。
网络配图
知县不敢怠慢,立即请来了左宗棠 。陶澍觉得左宗棠虽是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但举止轩昂、谈吐不凡,视为奇才 。左宗棠对陶澍能诗善对的才情、盐政海漕的政绩早有耳闻,难得地对陶澍由衷敬佩 。自清朝以来,湖南人才稀少,以陶澍为首的湘系经世派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肯定 。两人一谈,才知家乡距离不远,谈古论今,越谈越是投机,不知不觉地谈至深夜 。
陶澍特意在醴陵多逗留了一天,以便和左宗棠深入长谈,并勉励他多研究些经世致用的文章,最后还叮嘱他下次赴京考试归时可到南京再聚 。这一年陶澍57岁,左宗棠24岁 。
要知道,身为两江总督的陶澍(1779—1839)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当时只是一个多次会试落第的举人 。
抚孤八年,鲲鹏展翅万里
1838年(道光十八年),左宗棠北京会试第三次落第 。
据悉,历经数次会试失败的左宗棠如约专程到两江总督府拜见陶澍 。陶澍安排左宗棠在馆舍住下后,就没和他见面了 。两个月过去了,左宗棠有点憋不住了,认为陶澍即使是公务繁忙,总不至于两个月也没时间会晤吧,是不是因为再次落第,总督大人开始瞧不起自己了……左思右想,不是滋味 。
第二天大早,左宗棠便去总督府告辞 。陶澍刚好起床,才穿好一只袜子,听报说左宗棠要走,连另一只袜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追了出去 。原来陶澍是有意试探左宗棠的耐心,想全面地了解、磨炼他 。陶澍一直追到辕门,边说边挽着左宗棠回到厅堂,让他坐上位 。左不肯,陶澍认真地说:“贤弟当坐此位,他日名位必将在我之上 。”
网络配图
左宗棠对这突如其来的“器重”不知所措,但见陶澍说得如此真诚,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