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为什么能在我国存在这么多年?

在中国古代,并不是所有朝代都有科举制度,我们读书学历史的时候应该都有讲过,在历史上,科举开始于隋朝,之后的唐宋元明清一直沿用和改进 。

科举制度,为什么能在我国存在这么多年?

文章插图
科举制度甚至可以说影响着东亚中华圈的各个国家,当时制定科举制度,大意是为了让社会更加公平和促进社会流动,这些制度后来也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等周边国家,但传入之后很多也变味了,在周边国家大部分情况下科举制度就是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的统治工具了 。如果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科举制度当然不算什么好的制度,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这个制度可以说是跨时代的意义 。
在没有科举制度的时代,也就是隋朝以前,普通人要想当官,那不是你读书聪明就能行的 。古代的中国,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要想实现阶级跨越基本不可能,秦之前,不管是夏商西周还是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属于邦国制度,各个诸侯国建立在中华大地上,只是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文化基础、相对一致的价值观 。
春秋战国尊崇周礼,在这基础形成各独立的邦国,语言、文字、货币均有不同,但是却尊崇一种文化习俗 。
这种形态和欧洲诸国很相似,欧洲的文化传承希腊文明和罗马帝国的海洋文明,人民普遍信教,都是以这些文化和信仰相似,形成的相对统一的价值观 。
说回科举,秦之前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低,人才都是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所以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很多国的上官都是其他国的人,比如后来秦国有名的商鞅,就是卫国人 。
我们要知道的是,不管人才如何流动,但是这种时代不存在平民参与政治的机会 。在邦国时代,国家是封建体制,官员则是贵族独占 。
当初的贵族,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尽义务,而非被雇用,因为家和国都是他们自己的 。邦国时代就是贵族独占政治权力的时代 。
比如商鞅本就是卫国的贵族,只是后期贵族人数越来越多,然后会在其他诸侯国进行流动 。其实这些大家如果看欧美的一些老电影就可以看出来,贵族和平民完全是不一样的 。
这些邦国的区别我国的电影演的不是很多,毕竟离的比较远,但是欧美的很多电影经常就可以看到,因为他们一直就是处在这种邦国制度下非常长的时间,看欧洲历史的时候,我甚至会产生一种就是在看我们春秋战国历史的感觉,有时候也能理解当明清那些首先看世界的人物,去了解关于欧洲历史,会产生一种文化的优越感也不足为怪了 。
科举制度,为什么能在我国存在这么多年?

文章插图
好了,说回科举制度,通过前面我们也能了解到,秦之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些都属于邦国制,名义上有个天子,比如周天子,然后天子再分封给诸侯,这样就有了国,诸侯再把邦国下面的地方分给下一个统治阶层大夫,这样便有了地方管理者 。这个时候的诸侯国是可以独立运作,同样的下面这些大夫的领地也是可以独立运作的 。而这些人就是那个时代的贵族,和平民是完全不一样的 。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运作模式就是天子-国王-领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管理系统体系 。
这样的体系都是世袭继承制的,到了领主大夫一层的如果没有继承权的,就是成为士,也是管理层协助继承者管理领土领地 。
就是这种体系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秦始皇的体系就是全国只有一个家族,所有的都是这个家族领导者的,有一句话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体系就一直维持的清朝灭亡,天子就是皇帝,皇帝下面所有的人都是一样,都属于皇帝的臣民,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给予的,不能独立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