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嘉靖扶上皇位,嘉靖用一场冤案把她逼死

正德十六年(1521年) , 正德帝驾崩 , 张太后眼见皇位无人继承 , 不得不听从内阁建议 , 将正德的堂弟过继过来当儿子 , 扶他坐上皇位 , 即嘉靖帝 。
嘉靖拜张太后所赐 , 由地方藩王转身为皇帝 , 一场争权斗争也就此开始 。嘉靖皇位还没坐热就嘟囔着:“我有父母 , 凭什么让我当别人的儿子?”还吵着要让自己的母亲进宫 , 不然就不当这个皇帝 。张太后没办法 , 只好请嘉靖的生母进宫 , 以藩王妃子的待遇安置 。嘉靖对此非常不满 , 隧尊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 , 贬降张太后为皇伯母 。从此 , 张太后老老实实待在后宫 , 不敢妄言半句 。
网络配图
嘉靖警告张太后之后 , 就准备收拾张家 。张太后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 , 二人依仗国舅的身份横行不法 , 官府却不敢过问 。到了嘉靖朝 , 二人头上没有了“国舅爷”的耀眼光环 , 那些平时跟他们走动频繁的达官贵人见他们失势 , 自然换了副嘴脸 , 跟他们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 。
按理说 , 张家应当懂得收敛才是 。可张延龄却昏了头 , 为了债务纠纷竟动刀杀人 。一个过气的前国舅如此嚣张 , 再不加以惩办 , 大明国法何在?于是官府一边将张延龄锁拿归案 , 一边将案情上报朝廷 。嘉靖接到报告后 , 当即下旨让锦衣卫调查此案 。
正巧这时嘉靖有了第一个孩子 , 宫中举办庆祝活动 。张太后乘机前去道贺 , 准备求他放过弟弟 。哪知嘉靖知道她的来意 , 压根不见她 。张太后求见不成 , 只好垂泪回宫 。
不久 , 有人告发张家参与过谋逆活动 , 由于害怕事情败露 , 还曾杀人灭口 。对于这样一件捕风捉影的陈年旧事 , 嘉靖问都不问就把它定性为谋逆案 , 将张家兄弟打入死牢 。消息传入内宫 , 张太后大惊失色 , 当即脱下华丽服装 , 穿上破衣烂衫 , 提着破草席 , 径自闯入嘉靖宫中 , 跪倒在他面前 , 苦苦哀求他放过张家 。嘉靖打量着罪妇打扮的张太后 , 心头掠过一丝未曾有过的快感 , 撂下一句狠话:“要我放过你们张家 , 想都别想!”此话不啻五雷轰顶 , 张太后听了失声痛哭 。
网络配图
尽管张太后鄙薄嘉靖生母、也冒犯了嘉靖 , 但她是前朝太后 , 又是嘉靖的伯母 , 而且还扶他上位 , 好歹是他的恩人 。嘉靖不念旧情也就罢了 , 怎能恩将仇报下毒手?他这种极端做法引起满朝大臣非议 , 就连他的亲信大臣张璁也看不下去了 , 向他谏言:“陛下欲办张家灭族大罪 , 而张太后也是张家一员 , 请问如何处置她?”
嘉靖听了很不高兴 , 但仔细一想:张太后确实是道绕不过去的弯 , 于是下诏撤销张家子虚乌有的谋逆罪名 。
张家虽避免了一场灭门大祸 , 但张鹤龄病死狱中 , 张延龄身负命案 , 秋后处决 。张璁担心出现尴尬局面 , 请求嘉靖赦免张延龄的死罪 , 改判为长期关押 , 以防张太后绝食自尽 。岂知嘉靖要的就是这种结果 , 便以国法无私、除恶务尽的大道理驳斥张璁建议 , 维持原判 。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