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禁酒多为与民争利唯乾隆禁酒为国计民生( 二 )


网络配图
再加上官吏往往借禁酒之机 , 百端敲诈需索 , 更令百姓不堪重负 。因此他主张:烧酒之禁 , 宜于荒年而不宜于丰年 , 荒年每一粒稻谷都弥显珍贵 , 而大麦、高粱之类可以充饥 , 禁酒确实有益;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 , 也只能禁于灾区而不必处处实行;只可暂行封贮烧锅器具而不必烧毁 , 更不应施以刑罚 。至于丰年 , 米谷充足 , 而大麦、高粱之类原本就不是常食之物 , 自然应当开通酒禁 , 使官吏无法借端需索 , 这样民间也能够利用无急需之用的大麦高粱 , 酿成烧锅售出 , 以备不时之费 。如此上下两安 , 百姓可以享受盈宁之庆 。
孙嘉淦言之凿凿的论述 , 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视 , 于是传旨总理事务王大臣与九卿详细讨论后具奏上报 。乾隆帝指出 , 先前下令禁止烧锅 , 本为国计民生考虑 , 现看完孙嘉淦所奏 , 厉行严禁恐怕也有弊处 , 因而命令王公大臣既不可以一味迁就他的旨意 , 也不能完全回护孙嘉淦 , 而应当利弊兼顾、反复考量 , 定议后上报 , 表示“若果严禁烧锅 , 不但于民食无益 , 而且有害 , 朕旨可收回” 。
夹在皇上和大臣中间的九卿王大臣颇感棘手 , 因而匆忙上奏两议 , 聊以敷衍 。大意为:一、造酒应该严禁 , 但加重对本犯的处罚 , 严定相关官吏的处分 , 容易导致小民触犯法网 , 胥吏借机需索、缘以为奸 , 故于民情不便 , 应该仍依照从前成法加以处理;二、违法烧锅酿酒者 , 本人仍然照旧例治罪 , 而对涉及的官吏的处分则分别定例 , 已经酿造的烧酒仍应准许出卖 。乾隆帝对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深为不满 , 他命令王大臣等明确表态 , 提出得力措施:严禁烧锅以广储备 , 究竟有无好处?如果严禁 , 又有哪些标本兼治的好方法?如果认为实行严禁、挨户搜查 , 反而会滋扰百姓的话 , 也应当说出具体理由 。
乾隆帝进而又考虑到禁止烧锅是关系到民生日用的大事 , 不得不予以格外重视 , 因而命令将所有相关谕旨、孙嘉淦的奏折以及王大臣九卿的议论 , 一齐交给直隶、河南、甘肃、陕西、山西五省督抚参考 , 令其覆奏 。
西北五省督抚接到谕旨后 , 各抒己见 。直隶总督李卫认为 , 烧酒之禁应当严于歉收之年 , 稍宽于丰裕之岁;本地酿造及零星造曲者不必禁止 , 麦曲、烧酒概不许出境 , 肆行踩曲者严行禁止 。河南总督尹会一认为 , 曲为造酒之必需 , 其耗费麦粮最多 , 因此禁酒莫先禁曲;对零星造曲者 , 可不加禁止 , 只严禁广收多踩、贩卖之人 。而甘肃巡抚元展成认为 , 甘肃非产酒之地 , 多来自山西汾酒 , 况且甘省边地苦寒 , 风雪凛冽 , 穷苦百姓多以酒为御寒之具 , 不应查禁 。
网络配图
陕西巡抚张楷认为 , 民间酒坊零星造卖者踩曲不多 , 无须禁止 , 而对开行踩曲贩卖者 , 则应严加禁绝 。山西巡抚严瑞龙认为 , 烧锅当禁但不可必禁 , 只可在歉岁禁止 , 且对开行运贩严重者加以严禁 。总体而言 , 五省督抚都反对“一概禁绝”的极端做法 , 主张因时、因地制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