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水浒酒文化:梁山好汉喝的酒多为榨制或酿造

我的老家在皖西南乡下的黄泥凸(音同“包”) 。小时候来客喝酒,用“八角烧”,又叫“八角冲”,八毛钱一斤,冲劲足,辛辣,上头 。后来村民自酿米酒,辣,有股焦煳味 。这是下等酒,穷乡僻壤才喝 。
《水浒传》里有个黄泥冈 。杨志率领军汉押送生辰纲,为蔡京祝寿,赤日炎炎,大伙儿又累又热又渴 。恰好白胜挑着一担白酒,唱歌上了冈 。众军汉立马来了精神头,央求杨志买酒解暑 。
军汉喝的白酒不是今天的烧酒,因为它祛暑,解渴 。现在的烧酒,蒸馏工序不可少,酒精度高,不祛暑,不解渴,通常不能论碗论瓢喝 。宋代即使有蒸馏酒,起码稀罕、昂贵,乡村购买力相对较低,不可能随便让白胜挑两桶去村里卖 。
水浒中,梁山好汉喝的酒,有白酒、清酒、浑酒、老酒、水酒等种类,一般通过榨制或酿造而成 。
黄泥冈的白酒,可能不是榨制酒 。榨制酒是让原料发酵后榨成,水分含量高,酒精度数低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一回里,他第二次下山,看见“远远地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的傍村小酒店,书中有八句诗描绘,其中两句:“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 。”可见,榨制酒带有黄色 。
黄泥冈的白酒,应该是酿造酒 。《宋史·食货志》说,酿造酒分为大酒、小酒 。大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窖藏一个冬春,酒香醇郁,自然好喝;小酒,“自春至秋,酝成即鬻”,不经蒸煮,酒色发白,类似今天的米酒、清酒,宋时也称生酒或清酒 。南宋杨万里有首《生酒歌》:“生酒清于雪,煮酒赤如血 。”酒色清于雪,当然称白酒 。
武松到白虎山下村酒店,店里只有些“茅柴白酒” 。茅柴就是柴草,一烧便着,一着便过 。说酒是茅柴,意思是缺乏绵劲 。北宋韩驹有首诗写它:“饮惯茅柴谙苦硬,不知如蜜有香醪 。”可见茅柴白酒又苦又涩 。
朝廷招安梁山好汉,皇帝赠送御酒,却被阮小七等偷吃,换成十瓶白酒冒充,以至大大激怒了水泊群雄,可见村醪白酒味道不咋的 。
在桃花村,鲁智深对刘太公说:“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宋江与两个公差来到揭阳岭,李立说店中“只有熟牛肉和浑白酒”,可见浑白酒档次更低 。难怪武松喝茅柴白酒时,面对孔亮寄存的青花瓮高档酒,喉咙痒痒,眼红不已,勾出了馋虫,由此引发一场暴揍孔亮的事故 。


【解密水浒酒文化:梁山好汉喝的酒多为榨制或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