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 八 )


四是要有组织的向区域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内地输送劳动力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 。要稳妥地、有序地向大中城市转移 。我国的大中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物质条件优于农村 。而且目前城市第三产业有些活城里人不愿干,随着今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第三产业还要大力发展,其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种途径中,大中城市这条渠道也不能完全堵死 。五是要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即在遵守我国及输出国法律的前提下,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实现劳务输出,以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 。新疆具有发展对周边国家劳务输出的优势和潜力,建议国家在新疆劳动力向周边国家输出上制定优惠政策,在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同时,组织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到周边国家开展劳务创收,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不断开拓农外增收新途径,力争在五年内完成300万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任务,转移农民农外就业400万人,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收入占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璧江山 。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有何影响
一、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包括:
(一)积极影响:
1、既为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又补充了某些地区或部门劳动力的不足,使全国劳动市场初步形成 。
2、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以及商品流通,社会增加了财衡仔富,国家增加了收入 。
3、流动人口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一座孝拦高桥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落后闭塞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将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
4、农民工到城里务工获得的收入越米越多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为我国农民工在城巧尺市买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有利于推动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
5、许多农民从城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的推动城市里的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人口的素质 。
6、返回家乡时候既可以带回了务工收入,也带回了先进的城市生活方式,引导农民更加注重教育、卫生、环保、锻炼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 。
(二)消极影响:
1、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城市务工,造成农村耕地荒芜,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空心村”的现象,导致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
2、留守儿童增多,农村社会秩序变得更加混乱,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
3、流向城市的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妇女、儿童和老人被迫留在家中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不利于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维护,也不利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远上看,不利于我国和谐稳定 。
4、此外,我国进城农民工的子女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严重,我国长期执行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享受优惠的城市居民待遇,抑制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
三、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影响:
1、冲击了计划经济,如每年入春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潮水般涌入广州、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当地市场根本难以消化 。
2、加重了城市的负担,这在食品、住房、交通、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