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让崇祯亡了明朝?看看明孝宗如何治天灾的

说起大明王朝悲情的灭亡,一个外力因素总是被不断提起:天灾 。

崇祯年间,大明朝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堪称历代罕见 。有科学上的说法,这是恐怖的小冰河期,不幸被崇祯遇上了 。
但是比崇祯早一百多年,同样在十七八岁年纪,便登上帝王宝座的明孝宗朱佑樘,其实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
后人总结崇祯年间的灾情,都在叹息崇祯皇帝运气差 。那么,不妨瞧瞧下面这一组数据:成化二十三年,陕西地震,河南水灾;弘治元年,山东旱灾,江苏水灾;弘治二年,河南水灾,华北旱灾;弘治三年,浙江水灾;弘治四年,陕西旱灾,江西水灾;弘治五年,苏松河水灾,淮河决口京杭大运河断流,广西瘟疫……
水灾,旱灾,瘟疫,崇祯年间遇到的恶心事,弘治年间也全碰上了 。崇祯的东北,有后金皇太极闹腾,弘治的正北,有统一了蒙古草原的达延可汗巴图蒙克虎视眈眈 。
崇祯刚上台,碰上了大老虎魏忠贤以及一干阉党,弘治没碰上这样的大魔头,但内阁是纸糊的三阁老,六部是泥塑的六尚书,行政效率近乎瘫痪,一件事交代下去,各级官员都扯皮 。比如弘治要杀妖僧继晓,结果各级官员上下隐瞒,硬让这江湖骗子又混了快一年 。“嘉兴盗”事件更雷人,一个叫陈辅的百户拉队伍当土匪,到处打家劫舍,地方官先是能瞒就瞒,瞒到人家打上门了,知府吓的翻墙跑,就没个挺身而出的 。软钉子的破坏力,绝不亚于大魔头 。
确切说来,崇祯的困难,弘治也碰到了 。而且有个事情,还更困难:崇祯年间那么多灾,但最富庶的江南却没闹,朝廷的本钱总算在 。弘治更倒霉,偏碰上苏松河大水,江南一片泽国 。外加京杭大运河断流,本钱都快没了……
较真运气,十八岁的弘治帝朱佑樘,真心不比十七岁的崇祯帝朱由检好多少 。
一,弘治帝与崇祯帝的区别
就性格说,弘治帝与崇祯帝,完全就是两类人 。崇祯帝从来都是狠人,办事风风火火,臣子说杀就杀 。大臣不给力,就赤膊亲自上阵,十足一条好汉 。
弘治帝就差远了,从做太子的时候就低调,当了皇帝依然低调 。对大臣十分礼敬,常称呼老臣为“先生” 。脾气更好的很,一些嚣张的老臣,在他面前说话格外高调,啥话都敢说,急了还开喷 。但不管大臣多着急,弘治帝始终坚持文明上朝,虚心接受 。这是个老实人 。
可后来对比的事实证明,抗灾这事,老实人要比好汉有用 。何况弘治帝这位老实人,绝非老实头,外表谦和但内心极有主意,中国历代帝王中,这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典型 。
一个字概括他俩区别:崇祯会打,弘治会捏 。
比如整治臣子,崇祯帝奉行的原则,就是刚猛暴烈,打人就往死里打脸 。一群人不像话,就打一群人 。闹得明朝上下,隔断时间就是一顿整肃风暴 。但风暴过后的结果,就是官员们坑领导的办法,越打越进化升级 。几个能给崇祯干点事的好干部,不是给坑死了,就是给坑跑了,还有给坑投降了 。而那些被崇祯宠爱到底的股肱之臣,最后国破家亡,出卖起大明朝来,却是一个比一个带劲 。
而弘治的办法,却是和风细雨,甚至和气到唾面自干 。登基后屁股还没坐热,朝中的“大老虎”内阁首辅万安,就先来个下马威,率领群臣集体辞职 。你要是批了,就是光杆司令,你要是不批,就要下诏挽留 。一挽留就是给了鉴定,以后想整我,那就没理由了 。对这打上门来的挑战,弘治帝毫无压力,微笑着挽留,算是捏着鼻子认了 。
但捏完了鼻子,便是反戈一击:早就整好了万阁老的黑材料,然后派太监怀恩送到内阁去 。这黑材料可不简单,全是万安当年投成化皇帝所好,写的黄色小说 。“扫黄”的大帽子砸下来,伦理纲常面前,群臣一片哗然,万安当场脸成了灰色,忙不迭的辞官跑路 。一代首辅,就此倒台 。打脸多狠不重要,关键是捏短,这便是弘治的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