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让崇祯亡了明朝?看看明孝宗如何治天灾的( 二 )


而在放手治国后,弘治的捏短本事,更堪称炉火纯青,特别强大的本事,就是捏人 。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回了王恕和马文升俩个老臣,全是以干练和清廉著称的名臣,一个干吏部尚书,一个干兵部尚书,一个整文官一个整武将,反贪风暴横扫大明,登基第一年,下岗官员就有一百多 。


(王恕画像)
对这类名臣,弘治帝不但眼光准,而且极度力挺 。王恕脾气倔,给皇上说话也不客气,从来招人烦,但弘治帝却不烦,说多难听都听,说的对的立刻办 。王恕建议弘治帝把全国地方官的名字都贴在自己办公室里,方便随时查看 。结果第二天入宫奏报,发现连柱子上都贴满了 。马文升出手狠,整起骄兵悍将不留情,江湖传言腐败分子收买杀手,要取他性命 。马文升还没害怕,弘治帝却害怕的不行,立刻派了最精锐的锦衣卫来,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保护 。阁老邱浚小心眼,但他的《大学衍义补》提出了著名的重商主义理念,弘治帝阅后拍案叫绝:印发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学习 。
不但会捏忠臣,甚至捏起奸臣来,弘治也得心应手 。“纸糊三阁老”里官最大的是万安,但最招恨的却是刘吉,这人不但不干正事,歪事还有歪才 。比如导致万安下课的黄色小说,刘吉同样没少写,而且写的更加声情并茂,几十年后还被编辑成册,成了嘉靖年间的畅销书 。而且脸皮也更厚,从来不怕骂,人送绰号刘棉花 。
对这位奇葩,弘治帝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 。万安倒台后,刘棉花被加封为内阁首辅,成了纸糊三阁老里唯一幸存者 。但在弘治帝的敲打下,此君摇身一变,从此专注于国家大事,全力配合朝廷的肃贪整顿 。他这一配合可不得了:本身就是个奸臣出身,下面人耍奸的手段,在他面前全是孙子辈,有一个抓一个,建树着实多 。甚至就连国防工作,他都干出了大贡献:吐鲁番长期侵扰霸占哈密,刘吉献“闭关绝贡”计,一招掐住吐鲁番死穴,果断认怂服输,大明西部边陲就此稳定 。
就连让历代明朝皇帝最头疼的群体:言官 。弘治帝也大着胆子捏:南京镇守宦官与当地文官因为土地产权纠纷,发生互掐大战 。北京和南京的言官们闻讯十分兴奋,打了鸡血般开骂,正骂得高兴间,弘治帝果断出手,谁骂抓谁,然后先放话要重办,然后又依王恕的主张从轻办,期间顺藤摸瓜,查明大批言官的劣迹 。最后认真甄别:干正事的放过,乱喷的赶走,弘治年间的言路,从此清明健康 。
除了捏人之外,弘治帝还捏制度:政府效率低?那就定规矩,普通内容的公文,处理时间不能超过十天,战争等国家大事,最多不能超过十五天 。外带抓地方官考核,以前是地方按察司管,现在变成巡按御史和巡抚管,从此地方上别想勾结欺瞒 。政府没钱?那可不能乱加税,什么剿饷练饷乱收就是自找死 。那就改革征收制度,农业税搞实征册制,该收多少钱粮,不能凭地方官胡来,全凭朝廷造册验证 。外加搞漕运补贴,国家出钱贴补京杭大运河的运军,休想再让老百姓买单 。另外也要开源,重点就是商业,颁布“开中法”,商人有钱就可以拿到食盐贸易权,赚了钱就要给国家交税 。于是草民百姓负担少了,政府腰包反而越发鼓 。
简而言之,比起崇祯帝上台后的大杀四方,比他早一百多年,十八岁的弘治帝,通过巧妙的拿捏,迅速扭转了成化年间人浮于事的糟糕状况,成功重建了一个财政充裕且积极向上的高效政府 。面对扑面而来的天灾,这政府的抗风险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
二,两修黄河
弘治帝登基后面对的最大自然灾害,就是黄河大水 。弘治二年,黄河在开封决口,一下子河南全境乃至山东南部,全成了黄泛区,中原大地一片泽国 。这是自元末贾鲁治理黄河以来,中国北方遭受的最大规模黄河水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