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的资料50字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搜戚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出现壮观场面 。
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是少数,学者认为,涌潮的产生与河水流速度跟潮波速度的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近,势均力敌,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誉没度相差很远,不能形成涌潮 。
还有,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 。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科氏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西岸潮差大于东岸 。
一般而言,钱塘江潮在农历每月初一至初三、十五至十八出现,而农历八月十八的潮水最为壮观 。宋人范仲淹曾诗云:“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海宁盐官镇因有壮观的“一线潮”而成为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 。而每年都有人因观潮而被潮水卷走丢掉性命 。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江潮的千古名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争睹奇景 。
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世虚陵以齐列一线为特色 。第二个观潮佳点是盐官镇东8千米的八堡,可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 。第三个观潮佳点是盐官镇西12千米的老盐仓,可欣赏到"返头潮" 。
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以隆隆的声响 。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 。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势如万马奔腾 。
扩展资料: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其流域是越国和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占省域面积的一半以上 。
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
钱塘江其正源(北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州地区休宁县青芝埭尖,进入浙江后经过淳安县,在建德市梅城镇会合钱塘江的南源兰江 。
南源兰江各段分别称为马金溪、常山港、衢江、兰江 。两江汇合后称富春江,又流经桐庐县、富阳区至杭州市区,杭州以下始称钱塘江,此后为萧山区、海宁市、上虞区等的界河,在海盐县与慈溪市之间注入杭州湾 。曹娥江被认为是钱塘江最后一个大支流 。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50字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文章插图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50字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文章插图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是什么?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50字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观潮》的资料:《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毁纳并由忠诚参与朗读 。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
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