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技术学校 造船技术( 五 )


经对照,用“牵星法”计算出的地理纬度和现在各地的地理纬度基本相合,可见明代天文航海技术已相当先进 。
2,我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 。
我国发明指南针后,很快用于航海,成为航海罗盘 。国外关于使用罗盘的最早记载是在1180年,比我国晚了将近100年 。
计程仪又叫测程仪 。关于如何在航行中测算航速航程,三国时有人作了这样的记载:在船头上把一木片投入海中,然后从船首向船尾快跑,看木片是否同时到达,以确定航速航程 。这是计程仪的雏形,一直到明代还是用这个方法,不过规定得更加具体罢了 。我国古代这种计程方法,和近代航海中扇形计程仪的原理很相似 。
我国最迟在唐代末年已有测深的设备 。一种是“下钩”深,一种是“以绳结铁”测深,能测深达60多尺,这是浅水测深 。再晚一些,则用纲,即大绳测深 。“纲长五十余丈,才及水底”,这已是深水测深了 。南宋末吴自牧《梦粱录》提到,当时“船上测水深约有七十余丈”,可见我国宋代已有比较熟练的深水测深技术了 。
航海中主要是用指南针引路,所以叫做针路 。记载针路有专书,这是航海中日积月累而成的,是出海航行的重要参考料 。至于海图,北宋徐竞《高丽图经》上已有海道图,这是我国航海海图最早的记载,可惜原图已失传 。我国现存最早的海道图,是明初《海道经》里附刻的海道指南图 。明茅元仪辑《武备志》,卷末附有著名的郑和航海图 。研究15世纪中外交通史和航海技术史,都把这幅图作为重要的依据 。
航海史上的壮举一一郑和七下西洋
明朝在宋元时代航海事业兴盛繁荣的基础上,造船和航海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明初,在南京钟山种植了几千万株桐树和漆树,又在今南京等地设立规模很大的船厂,制造了许多大海船 。这些为郑和七下西洋作了物质上的准备 。
郑和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今并入晋宁)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故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 。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朱棣起兵,赐姓郑 。后来朱棣做了皇帝,即明成祖,便提升他做内官监太监 。由于他小名叫“三保”,人们称他为“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
明成祖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决定动用国家的力量,组织一支强大的船队,前往西洋一带进行商业和外交活动 。郑和是朱棣的亲信,能言善辩,熟悉军事,加上出身于信奉伊斯兰教家底(当时西洋带的商业大都掌握在伊斯兰教商人之手),因此朱棣让郑和做了这个船队的首领 。
郑和的船队有62艘大海船,称为“宝船”其中最大的长44丈,宽18丈,可容千人,载重量达800吨 。郑和带领水手、官员和士兵27000余人,于公元1405年从刘家港扬帆出航,62艘大船按次排成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沿着我国东南海岸,驶向波澜壮阔的海洋,开始书写世界航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
在此后的28年中,郑和领导了7次大规模的远程航海,航程达1万余里,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好始系和贸易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