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变局,什么时候国人体会最深?就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堂堂中华败给小国日本,也让中国精英阶层备受刺激,中国开始进入到政治、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探索过程之中 。
甲午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当然有很多原因,在此我想说的是被国内学界常常忽略的一个方面,即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宣传战 。除去战场上的“枪杆子”争夺之外,我们在“笔杆子”争夺的软实力方面,比如国家形象的包装、媒体宣传战略,都与日本存在巨大的差距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媒体领域采取的明智做法,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
把甲午战争塑造为一场文明之战
在中国人看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 。但翻看西方当时的媒体报道,及后来的史学论述,绝大多数都对中国没有同情 。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打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是进步对保守的胜利,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进步 。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日本进行的宣传战的功效 。
甲午战争,日本人叫做日清战争 。在他们看来的甲午战争,和中国人所理解的截然不同 。主要有三个区别:他们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即是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胜利 。解放之战则出自一个国人很熟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日本认为中国自明代以来就沦陷了,满清是夷狄,日本人是来解放中国、光复中原的 。日本还认为在西方白种人的侵略下,黄种人应该团结起来 。中日同根同种,必须携手才能对付西方,这就是救亡之战,但前提是日本必须把中国先征服改造了,才能解救黄种人 。
甲午战争爆发,中日两国的最高领导人都宣布了宣战诏书 。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当中主要讲:朝鲜是我们的藩属,现在有内乱,它请中国出兵平息内乱,这是中国和朝鲜内部的事情,与别国无关,日本不应出兵 。这也是当时中国官方,及后来的主流教科书对甲午战争起源的一种解释 。
但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立意却截然不同 。他说,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其次,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不断地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 。
我们当然认为这是忽悠,但日本的宣战诏书不是给自己看,也不是给中国看,是给世界看,很有效,最终也的确影响了当时的世界舆论 。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争夺海外“利益线”,第一个瞄准的是琉球,得手后接着瞄向台湾与朝鲜 。日本介入朝鲜内政,成为代表改革势力的“开化党”的幕后支持者,而中国当时依靠的主要是腐朽愚昧的“事大党” 。“开化党”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以“改革”之名试图夺权,与“事大党”发生过很大冲突,一次是“壬午兵变”,一次是“甲申政变”,不过都被中国协助下的朝鲜政府镇压下去了 。1884年“甲申政变”后,中国开始在朝鲜驻军,还划出清国租界,中朝进入了一种复杂的历史关系 。传统的宗藩关系加上现代的外交框架格局,中朝之间的关系设定缺乏明确的制度化的设计,很模糊,被日本钻了空子 。
日本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秘密聘请了一个美国专家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这个人就是美国《纽约论坛报》的采访人员豪斯 。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在他有计划的包装下,西方媒体对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认识,形成了一种潮流与共识 。比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 。这是当时世界最典型的看法 。亚特兰大《先进报》说,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当时美国公众中有一种说法,把日本称为“东方美国佬”,觉得跟日本人很有认同感,实际上是媒体包装出来的 。
- 揭秘:历史上日本人为什么要叫中国为支那?
- 揭秘:中国史上最早垂帘听政的人是谁?
- 中国那个省动物最多 中国啥省动物最多
- 共筑中国梦手抄报内容 共筑中国梦手抄报内容资料
- 中国历史上唯一死后被追认为皇帝的太监
- 中国稀有水果 十大全国顶尖的稀有水果
- 复韵母有哪些 后鼻韵母有哪些
- 字画的长宽比例,古代中国书画尺寸长宽比例是多少
- 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中国造纸术功不可没
-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历朝历代国号因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