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西方舆论却为何反而同情日本( 二 )



日本间谍受明治天皇亲自接见,开创世界先例
1644年大明王朝亡于李自成,满清八旗随即入关,问鼎中原 。日本和朝鲜都认为,中华大地已经沦陷于夷狄之手 。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第一次派代表团到中国来考察,其中有个成员叫做高杉晋作,在明治维新时担任著名的“奇兵队”队长 。他到上海书摊买书,问魏源的《海国图志》有没有?书店老板说不知道此人此书 。魏源的《海国图志》写好后,在中国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反倒成了畅销书 。书店店主拿出了一堆怎么应对科举考试的书给他 。高杉晋作又要买抗英名将陈化成、林则徐的书,都没有 。高杉后来在日记中深为感慨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华的正道相差太远,中国知识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实学 。
“中华意识”之外,另外一种心理,我总结为“中原意识” 。在中国周边的中华文化圈子里普遍认为,不管做得多好,都要入主中原才算功德圆满 。日本人也想,满人占得中原,我为何占不得?我比你还更接近“中华” 。日本人认为满人是夷狄 。甲午战争中的很多日本家书里,父亲给在前线当兵的儿子写信时,往往都写“我神州”、“我中华”,对儿子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觉得这是保卫中华、保卫神州 。
美国著名女星凯瑟琳·赫本的爷爷曾在日本传教,是一个著名的医生 。他发明了一种眼药水,将配方赠给一位日本朋友岸田吟香 。岸田吟香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早年是日本的著名采访人员,拿到眼药水的配方后,成了巨富,到上海和汉口开设了 “乐善堂”,这既是药房,也是出版社 。最早有关西方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书籍,几乎都是乐善堂翻译印刷成中文,并在中国以极便宜的价格售卖,以便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 。乐善堂成为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间谍的总部 。当时日本政府非常穷,根本没钱为间谍们提供任何经费,所有的经费几乎全是岸田吟香赞助的 。
这个日本间谍群,平均年龄只有19岁,甲午战争前平均在中国都待了三年左右 。中国人的辫子要留很多年才比较像,这些日本间谍多把头发剃光,说自己是和尚;国话官话说不利落,就说自己是福建人 。为了配合征服中国,他们到全国各地侦查,包括四川、云南、西藏等边地,有的打扮成乞丐,沿途乞讨,一是节省经费,二是近距离观察民情,很多人九死一生 。他们的工作也做得极为详尽:从渤海一直到山东下来的海岸线,他们撑着小渔船,打扮成中国渔民,硬是用铅垂线测量个遍,画了海图 。他们的情报,详细到每个村庄有多少人、几口水井,都清清楚楚 。后来日本军队打进来时,参谋人员手上都拿着间谍们提供的精密情报 。甲午战争,日本如果没有间谍,是不可能成功的 。有三名间谍还受到明治天皇的亲自接见,这在世界间谍史上都很罕见,之前从未有如此公开的表彰间谍的行为,日本开创了先例 。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官方将这个日本间谍网全部破获,绝大多数间谍都被处决 。
这些日本间谍中,有一个非常著名,叫宗方小太郎,是一个学者型的间谍,后来的《汉报》就是他办的 。他给日本人规划了整个甲午战争时期的宣传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日本在大连登陆后,到处张贴他起草的告示,题目就是《开诚忠告十八省豪杰》,大意就是中国沦陷很久了,我们来解放你们;满清政权这么腐败,呼吁大家起来一起干吧,“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 。“唱义中原”,是中国非常传统的套路,这种宣传非常有效果 。1894年10月,日军进入东北的九连城,他们的战地采访人员记下,当地居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些都是宣传之功 。而在日本接收台湾的时候,随军入台的宗方小太郎在日记里记载,当地“渔翁岛”百姓前来请求保护,居然称日本人为“大明国大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