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设置的要点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

【最佳答案】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账科目的详细说明,各级财政部门、各个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其核算和管理的具体要求设置 。明细科目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对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照国家预算收支科目设置;(2)对结算资金和存款,按照资金的不同性质、结算单位和个人名称设置;(3)对各种财产物会计科目设置的要点1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账科目的详细说明,各级财政部门、各个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其核算和管理的具体要求设置 。明细科目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对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照国家预算收支科目设置;
(2)对结算资金和存款,按照资金的不同性质、结算单位和个人名称设置;
(3)对各种财产物资,按照类别或品名设置 。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户头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两者的名称一致,即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共同反映财政资金的运动及其结果 。但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科目没有结构;各种会计信息都是通过会计账户提供的 。在会计实务中,往往不加区别,将两者等同起来 。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2六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其中:前3项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确认直接联系 。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后3项要素,与利润表中的经营业绩的确认计量联系,是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
1、资产
资产随处可见,比如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仓库里的货物等 。
资产的概念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但是在财务会计中对资产的定义与日常用语却存在很大的不同 。
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 。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 。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
2、负债
总结起来,负债确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
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负债一般按其偿还速度或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以内(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
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 。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
5、费用
有投入才有产出 。如要销售产品,必须先生产出产品,为此,要消耗各种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生产车间为组织管理生产也要发生各项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要支付各种管理费用;为销售产品要支付销售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要支付财务费用;还会发生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支出 。此外,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也是一项费用……总之,费用的名堂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 。
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它具备3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