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设置的要点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 三 )


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包括什么6企业可以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一级会计科目,一级会计科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国家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中相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并对每一会计科目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 。会计科目设置特点:
1、统一性 。要求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保证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相一致 。
2、灵活性 。指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行业特征和业务特点,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设、删减或合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会计科目 。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及设置方法7设置账户是设置科目和账户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设置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即会计基本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原理,是设置账户,进行复试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因为,会计基本等式,是有加就有减,有进就有出,永远体现的是平衡原理,据此,复式记账和会计报表才会有依据 。
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8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帐户设置的,同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会计科目 。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是9填制记账凭证时,可以不写科目代码 。
对会计科目进行编码的目的在于:
1.保证会计科目的惟一性 。
2.简化会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
3.便于对会计数据加工处理 。在账务处理子系统中,必须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科目体系,这对于提高账务处理子系统的输入效率,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以及输出详细而又完整的会计住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10一、按其归属会计要素分类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 。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
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

二、按详细程度与统驭关系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做的总括分类,它提供总括性的核算指标,如“固定资产”、“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 。
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更为详细的分类,它能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如“应收账款”总分类科目下按照具体单位名称分设的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应向该单位收取的货款金额 。
(三)按其经济用途分类
经济用途指的是会计科目能够提供什么经济指标 。会计科目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盘存类科目、结算类科目、跨期摊配类科目、资本类科目、调整类科目、集合分配类科目、成本计算类科目、损益计算类科目和财务成果类科目等 。
扩展资料: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全面性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科目的设置应能保证对各会计要素做全面地反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中国现行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均对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以保证不同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