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设置的要点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 二 )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种收获 。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
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 。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记录是通过设置“账户”进行的 。
所谓账户,就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的分类,例如,在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中,有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资产类账户;在企业的负债中,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负债类账户;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中,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类账户 。账户的名称,也称为会计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在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均有具体规定和解释 。[1] [2]
《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六大要素的实质内涵做了全面、详尽的规定,并根据新情况对其赋予了新的内涵 。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并依据会计要求对经济事项进行正确地确认、计量和记录,才能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和意义31、进入会计科目界面,点击增加,增加银行存款的二级科目,输入编号和科目名称,勾选银行账即可 。
2、双击1321科目点击修改成为需要的科目 。
3、修改内容的展示,填写题目中要求或常见的信息就可以了 。
4、保存成功后返回会计科目的界面显示 。
5、同样双击22314科目点击修改成为需要的科目,设置辅助项目为供应商往来,受控为空白即可 。
6、完成保存后的界面展示 。
设置会计科目的方法有哪些4方法/步骤
1
首先打开EXCEL,制作好表头——科目性质、 科目代码 、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 余额方向、 账户查询 。设计好字体的大小然后保存为“会计科目表”,同时也双击“sheet1”输入“会计科目表” 。
2
接着输入科目性质、会计科目与明细科目等的文本文字,然后把这三列选定——右击——设置单元格——数字,选择文本 。
3
第三个要注意科目代码输入的是数字,如果代码很长会变成科学记数法,所以也要选择科目代码这一列,然后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选择文本 。
4
【会计科目设置的要点 会计科目设置的目的】第四个就是要注意余额方向这一列,如果只是借或贷这两样的话可以设置数据有效性,选择E2单元——数据——有效性——设置——序列——来源那里输入:借,贷 。中间用英语逗号隔开 。
5
第五个步骤就是在账户查询这一列那里的F2输入“=IF(D2="",C2,CONCATENATE(C2,"_",D2))”,利用CONCATENAT函数将这两个值合并到另一个单元格F2中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何在5会计科目: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 。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3、会计科目为成本核算及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会计科目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