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让皇帝认个错到底有多难:汉武帝拒不认错( 二 )


其实有这么巧吗?没有 。在那个时候,皇帝要办你,就一定会找到一个理由 。没有这个理由,也会有那个理由 。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周亚夫肯定也会在这年死,只不过史书的记载就是另外一个案件罢了 。
公安上门逮捕周亚夫,按照文帝之后的习惯,周亚夫想保留尊严,自杀 。但被他老婆劝住了,大概她认为,没多大的事,也不至于就判死刑 。于是周亚夫就去牢房了,廷尉(最高法院院长)亲自审问:“君侯啊,皇帝陛下对您这么好,您为什么还想造反呢?”
周亚夫跟他老爸一样,不善言辞:“臣岂敢造反 。” 廷尉说:“什么?不想造反,不想造反买这么多盔甲干什么?”
周亚夫气得发抖:“臣所购买的器物,都是下葬用的冥器,一碰就破,质量低劣,根本就不堪战阵,怎么可能拿来造反呢?”
廷尉笑了笑,说出了有史以来最牛的一句驳斥:“君侯就算不想在地上造反,可是有了这么多盔甲陪葬,也免不了会在地下造反的 。”
古往今来,无数人斥责这个廷尉是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不要脸 。事实上,人家廷尉根本没错,他只能这么胡说八道,因为皇帝永远是对的 。皇帝要周亚夫死,廷尉还能做什么呢?这种事情,拿“不要脸”三字来评价,就太没有力量了,也文不对题 。
皇帝永远是对的,还可以从元帝杀掉自己敬爱的师傅萧望之一事中看出来 。
元帝重用中书宦官弘恭、石显,但同时也重用萧望之 。而萧望之却很看不起宦官,因此和弘恭、石显结了怨仇 。弘恭、石显当然想干掉萧望之,省得每天看了心烦 。于是找了两个人,一个叫郑朋,一个叫华龙,一起告发萧望之,说萧望之想发动政变 。弘恭、石显是趁萧望之休假那天上奏的,为什么呢?因为萧望之当时也是内阁成员,一切奏章,他有权看 。如果他不休假,奏章就会落到他手里,发挥不了作用,或者他会亲自向皇帝解释 。他不在,弘恭、石显当即上奏皇帝,说萧望之毁离亲戚,想擅权,要求皇帝将其“召致廷尉”,也就是说,到牢里去报到 。元帝那时刚即位,政事不够娴熟,不知道“召致廷尉”就是下狱,于是就批准了 。后来发现萧望之没来上朝,一问,才知道在坐牢呢 。他既吃惊,又生气,命令赶紧将萧望之释放 。谁知遭到弘恭、石显的拒绝,这两人的胆子为什么那么大?
因为他们有恃无恐,他们首先阐明利害:“陛下,您刚即位,未听说以道德化天下,却把师傅关进了监狱,名声不好听啊 。”
元帝其实可以反问,这关老子什么事啊,这事是你们干的啊 。但这没用,你签字批准了,不是你是谁 。元帝无话可说 。弘恭、石显接着就提出了一个任何做领导的都不会拒绝的建议:“既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 。”
这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很简单:您既然把九卿大夫关进了监狱,就应该立刻决断,将其免职 。
这话照现在听来,简直毫无道理 。有罪没罪,审判了才知道,怎么下了监狱,就必须判免职呢?
也很好理解,据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式的逻辑 。因为皇帝永远是对的,既然将九卿大夫下了监狱,那他们一定有罪 。没罪你把人家下狱,你是昏君啊?皇帝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昏君,那么就只能判决他有罪 。这逻辑很无赖,但是专制社会的特色,不服不行 。
元帝一听,恍然大悟,是这个理儿 。不久以后,萧望之在家里自杀 。元帝想起师傅对自己的教诲之恩,哭了几声 。但想起皇帝永远是对的,估计心里又破涕为笑了 。
有一个叫王嘉的人,他的命运也很典型地与本文主题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