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男装销量排行榜,双十一钻展大揭密( 二 )


本月初,百盛和华堂两大一度辉煌的百货店,分别放弃了发展体系中的重要棋子 。位于太阳宫地区的百盛,一度被这家马来西亚巨头看做是北京的重要布局 。在开业之后,邻居爱琴海购物公园,甚至希望成为百盛的体验业态配套 。可几年过去,百盛已经将其甩卖,爱琴海购物公园则逐步度过了培育期 。
“外资百货第一店”百盛已经光环褪去,原本在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占有一席之地,如今所剩门店无几 。
日资百货华堂商场在北京的发展态势更为如履薄冰 。目前,这个活跃在日本市场的零售大佬,在北京市场的门店数量已从9家缩减到3家 。
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今井诚曾表示,在他巡视北京华堂所有门店时,给他最深的感触就是北京华堂过于重视每个细节 。对陈规守旧的重视,造成企业对新事物着眼点不高 。由于看重价格,这也造成北京华堂在甄选品牌、商品时有了自我限制 。
一个细节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曾和华堂内部人士有过深入沟通 。华堂多位工作人员表示,商场最喜欢的促销模式是DM海报,每年都会将不少资金使用于此 。当时,北商研究院多位特邀专家曾建议,应该更加重视新营销媒介 。
由于经营模式不对消费者胃口,商场的经营业绩每况愈下 。被动还来源于供应商的不配合,华堂商场曾在供应商大会上多次呼吁改变,但能够响应配合的供应商有限,让商场陷入了一个恶性漩涡中,货品的调整速率跟不上市场需求 。2014年时任北京华堂商场总经理的国见和美曾表示,华堂商场还未从2008年取得的成功经验中蜕变出来 。当时,他还透露,华堂商场将转变经营模式,开始由生产厂家、供应商和商场三方面共同研发产品 。然而,变革尚未全面铺开,华堂商场已经走在了撤出北京市场的边缘 。
影响
逆境中求突围
尽管电商在挤压实体店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体系而言,实体店永远不会被彻底取代 。目前实体店的伤痛,更多是体现在那些默守陈规的品牌身上 。在众多品牌倒下的同时,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也调查发现,实体店巨头也在努力做出变革 。在上周的新世界百货“60小时不打烊”店庆中,消费者依然热情高涨,为了享受优惠在凌晨挥汗如雨 。尽管从前的盛况不再,但实体商业依旧能够火爆 。
不久前,百货巨头王府井宣布挥别百货,重心转向购物中心、奥莱业态 。从近期开业的项目看,王府井百货已经放弃了百货业态的开发 。集团旗下赛特奥莱品牌成为拓展市场的先锋;重庆百货跨界金融、跨境电商等多领域;广州友谊变为“百货+金融“双主业;天虹商场不断尝试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领域 。
这是区域系百货积极变革的一面,但从初期的战略调整中可以看到,他们都在承受转型之痛:净利大幅下挫,跌幅基本在两位数 。
没落的实体店中,有很多教训值得深思 。以电商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来袭,更多是一种理念的冲击,这让实体店加速向用户需求出发 。目前,成功的商业已经从“卖啥买啥”全面过渡到“要啥卖啥”,实体商业在加速学习电商最擅长的“用户思维” 。
社交化是实体商业在面对电商冲击时最有效的变化 。一时间,餐饮、娱乐、儿童等体验鱼贯而入,购物中心不仅是品牌千店一面,体验也相差无几 。但不可否认的是,实体店的思维发生了转变,他们更懂得引入消费者喜爱的东西 。在红星商业打造的首个商业项目北京爱琴海购物公园中,2万多平方米的超大餐饮区成为聚客关键 。尽管餐饮业态的承租能力相对较低,可能会拉长商场的培育期 。事实证明,爱琴海购物公园这种取舍,让商场站稳了脚跟 。在南六环外的龙湖大兴天街,近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内,儿童、餐饮区域达到了空前的比例 。相比于服装这类高租金业态,商场可能“并不喜欢”餐饮,但这些业态却是消费者的心头好 。开业伊始,这家位于新城的新商业就不缺客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