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条螟的发生与防治 高粱病虫害及防治

高粱条螟的发生与防治 高粱病虫害及防治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高粱、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现将有关高粱条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高粱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通称高粱钻心虫,是为害高粱、玉米的主要害虫 。
识别:
成虫雌蛾体长l4毫米 , 雄蛾体长l2毫米 。头胸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 。复眼黑褐色,下唇须较长,向前下方直伸 。前翅灰黄色,顶角显著尖锐,外缘略呈l直线,顶角下部略向内凹,翅外侧有近2O条暗褐色细线纵列,中室外端有l黑色小点,雄蛾黑点较雌蛾明显,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并列 。后翅色较淡,雌蛾近银白色,雄蛾淡黄色 。

卵卵粒椭圆而扁平,约l.3毫米×O.7毫米,表面有微细的龟甲状纹 。初产乳白色,渐变黄白至深黄色,卵粒多排成人字形双行重叠的鱼鳞状卵块 。

幼虫初孵时乳白色,体面有淡褐色斑,连成条纹 。幼虫体长2O~3O毫米 , 有冬夏两型 。夏型幼虫胸腹部背面有明显的淡紫色纵纹4条 , 腹部背面气门之间,每节近前缘有4个黑褐色毛片 , 排成横列,中间两个较大,近圆形,均生刚毛 。近后缘亦有黑褐毛片2个 , 近长圆形 。冬型幼虫于越冬前脱皮后,体面各节黑褐色毛片变成白色,体背有四条紫褐色纵线 。

蛹体长l4~l5毫米,红褐色或暗褐色,有光泽 。腹部5~7节各节背面前缘有深褐色不规则网状纹,末节背面有两对尖锐小突起 。
发生规律:
【高粱条螟的发生与防治 高粱病虫害及防治】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茎秆内越冬,也有少数在玉米穗轴中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春季多在心叶期产卵,夏季则在玉米抽穗期产卵 。初孵幼虫爬行迅速,高粱和玉米苗较小时,被害株呈现枯心 。被害茎秆内常有数头至十多头幼虫蛀食茎秆组织,并多作环状蛀食,植株易被风折 。
一、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 。在化蛹前将玉米、高粱的秸秆高温沤肥或作为沼气原料 , 消灭越冬虫源 。
二、药剂防治 。l.每亩用25%广治乳油对水5O千克于心叶期喷雾 。2.用有效成份O.2%的辛硫磷毒土,在高粱的心叶期施于心叶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高粱用药要注意安全,敌敌畏和敌百虫对高粱敏感易发生药害,不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