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开国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
政治
完善官制
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 。因此,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 。后来任固山额真,而皇太极却不愿让其离开文馆,曾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 。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 。”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极因汉官及诸生动以立即兴师伐明陈奏,认为此议不妥,系“不达时势之见”,“乃小人之浅见”,下谕给刑部承政高鸿中及文馆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种意见予以批评,指出此时“人心未及安辑”、“城郭未及修缮”,不能盲目动兵 。将来时机到了之后,大军伐明,那时明帝如弃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击逃帝,还是围攻京城,是允和还是拒和,对其人民如何安置,对八旗贝勒等人之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问题,令范文程等“酌议疏奏” 。
缓和局面

清朝 开国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文章插图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著 。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 。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 。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刚林、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 。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遂各赴署办事’ 。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
笼络民心
清军攻占北京之后,多尔衮面临一个异常复杂的政治局面 。明朝的京师,在短短的43天里,先后被李自成和清军夺取 。历史发展之迅速使世人瞠目 。明朝的忠臣遗老、投降李自成的官吏、未来得及撤走的起义军、饱受战祸的黎民百姓,几百万人混杂在北京 。怎样收拾这个残局,首先,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下达了“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的命令 。一时间初步稳定了民心,使众人无不悦服 。同时郑重宣布“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难军民,皆吾赤子”,以安定民心 。
多尔衮忙于军务,范文程被推到了前台 。他以政治家的胸怀,抱着治世的夙愿,化敌为友,争取大批汉族官吏和民众的信任,宣传施以“仁政”,并且“颇爱百姓”,自己现身说法:“我大明骨,大清肉耳 。”范文程当时“每日坐午门右决事”,他是清政府的实际组织者,他不得不“昼夜在阙下,事无巨细应机立办” 。
【清朝 开国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文化
饱受战争创伤的年代,百废待兴,这时候需要大批的人才来建国兴国 。范文程向皇太极建议,通过办学校和进行考试选拔人才 。而其实在文馆的时候范文程就招收辽东当地的青年做学生,每年举行考试,分为三等 。到了天聪三年(1629年)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后金就进行了第一次考试,满、蒙、汉族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考试 。到了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就真的搞起了科举,仿效明代办法,“中试为举人” 。这样就为日后的发展,准备了人才 。这次考试大约有数百人参加,录取了228人 。
清朝 开国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文章插图
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时,范文程又建议,在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知识分子中,考取秀才和举人 。皇太极批准这个建议,并且提出了“从公考校”的要求 。一个月后,录取了满族举人二人、蒙古族举人一名、汉族举人四名,其余分为一、二、三等不同 。在短短的几年间选拔、考取了数量可观的人才,特别是青年 。这些知识分子,忠于清朝,成为许多大衙门的骨干力量,也是清统一全国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