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传位难题:解铃亦为系铃人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谋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终太宗一朝,却始终无法摆脱太祖的阴影 。太宗继位之后,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此后的皇位继承 。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由廷美传回太祖之子德昭 。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 。自古帝王传承多为父死子继,太宗也不例外 。为此,太宗绞尽脑汁,力图一一排除传子过程中的障碍,走过了一段充满风波曲折的历程 。
网络配图

所谓的金匮之盟可能是太宗、赵普捏造出来的,虽然一时能掩人耳目,但最终限制了太宗传子的愿望 。这还得靠太宗和赵普自己解开这道难题 。在此过程中,太宗逼死弟弟和侄儿,逼疯长子,其间的无奈、痛苦也许他再也不愿重受一遍 。
赵普在太宗定储一事中扮演了极为特殊的角色 。太宗曾以传国之事询问赵普的意见 。赵普一生读书不多,但好读《论语》,并从中学到一些治国之道 。他曾对太宗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指《论语》)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因此以“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于世 。
赵普在太祖时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枢机构执政达10年之久,与太祖私交甚好,被其视为左右手 。太祖时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制定统一战略等事上,赵普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赵普的权势甚至一度在晋王光义之上 。他还反对过太祖传位晋王光义的意图 。因此,他与太宗的关系极为微妙 。
太宗继位后,赵普的地位已远远不及太祖时代,颇受压抑和冷漠 。太宗要维护自己的权力,对赵普这样的太祖旧臣自然心存猜忌,何况两人还曾是政敌呢 。然而,赵普是开国元勋,太宗要安抚人心,自然需要利用这样的元老重臣装点门面,所以对赵普在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 。赵普沉浮宦海几十年,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身家性命随时有危险的情况下,政治态度自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于是,当太宗向他询问传任廷美之事时,赵普心知太宗心意,便说:“自古帝王传位乃是父传子,当年太祖已误,陛下今日还要再错吗?”这句话大获太宗赏识,坚定了太宗传子的信心 。此后,赵普在太宗传位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
网络配图
太祖去世后,还留有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 。太宗继位之初,德昭封为节度使和郡王 。太宗征辽时,德昭从征幽州 。高梁河之战,宋军惨败赵德昭像,太宗只身逃脱,不知所踪 。这时有人商议立德昭为帝 。后来,太宗生还,此事便作罢 。班师回京后,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便很久不行此前平定北汉之赏,将士们不免议论纷纷 。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认为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 。太宗听后很不高兴,就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 。”此言一出,德昭惶恐万分,低头垂泪,默然而出 。
德昭所处地位本就微妙,而叔父那番话分明又是怀疑他有夺位之心,日后难全其身,又思及父母早亡,兄弟二人不得保,满腹心事竟无处诉说,顿生短念,回来后便自刎身亡 。据记载,太宗得知此事后又惊又悔,赶过来抱尸痛哭:“痴儿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 。德昭死时年仅29岁 。两年以后,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23岁 。于是,太宗皇位继承的两大“隐患”被消除了 。
赵普借卢多逊交通秦王案,既打击了政敌卢多逊,又讨好了太宗,一箭双雕 。但廷美的悲惨命运还没到头 。赵普更进一步,他挑唆开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言说廷美不思改过,反多怨望 。于是,廷美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到房州 。太宗命人严加监管 。廷美气愤难平,两年后便死在房州,年仅38岁 。顺便提及的是,李符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赵普怕他泄漏秘密,后来找了一个别的茬儿,将他贬到地方做了一个小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