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自尊心的定义,自信心的心理学定义

自信心的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上自尊心的定义,自信心的心理学定义

文章插图
1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3、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4、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徐特立
5、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 。--伯顿
6、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劳士福古
7、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 。--培尔辛
8、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9、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10、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 。--桑塔雅娜
11、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但丁
12、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 。--鲁迅
13、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聃《老子》
1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
【心理学上自尊心的定义,自信心的心理学定义】16、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依靠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7、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梁启超
18、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司马光
19、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20、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 。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史典》
什么是自我意识?心理学?
心理学上自尊心的定义,自信心的心理学定义

文章插图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