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等人去世之后,为何显得蜀汉有些人才凋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 , 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 , 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中无大将 , 廖化作先锋” , 曾人才济济的蜀汉为何人才凋零至此的详细介绍 , 一起来看看吧!
原因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 , 其他文臣武将描述较少
如果仅从人才角度来讲 , 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的一段时期内 , 虽然不如早期那般人才济济 , 但文有蒋琬、费袆、董允等 , 武有姜维、吴懿、王平、马忠诸将 , 倒也算不上人才凋零 , 而之所以给人留下人才稀少的印象 , 很大程度源于《三国演义》的影响 。
《三国演义》前后一百二十回 , 其中大部分描写的都是汉末故事 , 刘备称帝已经是第八十回的故事了 , 此时全书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 , 而诸葛亮去世更是已经到了一百零四回 , 距离全书结尾只剩下了短短十几回 。
也就是说 , 罗贯中着重于刘备创业阶段和蜀汉前期的描写 , 对于后期描写相对较为简单 , 甚至可以说有些潦草 , 除了姜维之外 , 对于其他文臣武将的描述着墨极少 。而大部分人本就是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这段历史的 , 如此一来便导致其他文臣武将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例如先后镇守汉中的吴懿和王平 , 吴懿不仅曾与大将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 更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担任汉中都督 , 负责镇守汉中 , 但在《三国演义》中却变成了姜维的副将 。汉中太守王平更是在“兴势之战”中以不足三万兵马抵御曹爽十余万大军 , 且与驻守永安的邓芝、驻守南中的马忠并称“平安三侯” 。
至于被调侃为“蜀汉无大将 , 廖化作先锋”的廖化 , 同样不是等闲之辈 , 曾多次跟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 , 而且多次击败曹魏雍州刺史郭淮 , 更是导致郭淮手下的南安郡太守游奕、广魏郡太守王赟一败一亡 。
此外 , 正是由于罗贯中的描写 , 使得蜀汉前期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太过耀眼 , 导致其他文臣武将星光暗淡 。于是 , 在诸葛亮等人去世之后 , 显得蜀汉有些人才凋零 。

在诸葛亮等人去世之后,为何显得蜀汉有些人才凋零?

文章插图
除了罗贯中之外 , 造成这种现象的另外一个原因 , 恐怕就要归咎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了 , 就拿廖化来说 , 作为蜀汉名将的他 , 本传竟然仅有一百余字 , 简直就是简略版的人物简介 , 以致廖化的战绩竟然要通过曹魏史料来找 。实际上 , 不仅蜀汉如此 ,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 曹魏和东吴方面同样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 。
原因之二:丢失荆州的恶果 , 人才储备明显减少
虽说诸葛亮去世之后 , 蜀汉仍然拥有着不少人才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蜀汉其实已经出现了人才断档的危机 。翻阅蜀汉后期文臣武将的履历便不难看出 , 其实绝大部分仍然出自于益州以外地区 , 如果再过个几十年 , 等到这一批人去世 , 那蜀汉可就真要人才凋零了 。
众所周知 , 蜀汉内部其实存在着严重的派系之争 , 刘备一直以来所重用的 , 主要是早期跟随自己的张飞、关羽、赵云、简雍等嫡系和诸葛亮、马良、马谡、黄忠、魏延等荆州派 , 并笼络法正、李严、许靖、黄权、刘巴等东州派 , 而对益州本土士族却持压制态度 。
“夷陵之战”前后 , 刘备嫡系和荆州派损失极为严重 , 以致其临终之际为了保证内部权力平衡 , 在继续重用荆州派的同时 , 却也不得不考虑重用东州派 , 其任命李严为中都护 , 令其统管内外军事应该便有这方面的考虑 。
然而 , 荆州的丢失 , 不仅导致蜀汉方面人口、经济大损 , 更为要命的是 , 蜀汉失去了继续从荆襄汲取人才的可能 。长此以往 , 失去了荆州的人才补充之后 , 荆州派势必日渐凋零 , 而蜀汉人才也势必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