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朝文人的糜烂生活:宋朝崇文导致其灭亡?( 三 )


黄金屋和颜如玉都可以向书中索要,这读书为做官,做官为发财,是一条多么吸引人的“光明大道”——现在也如此!
由此看来,在宋代,读书,然后进士及第,再然后做官,好处多多 。为了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是财取于万民以施恩于百官 。历经后周入宋的翰林学士李昉,就曾以切身经历作过如此比较:“昉顷在翰林,前后出处,凡二十有五载 。不逢今日之盛事者有七:新学士谢恩日,赐袭衣,金带,宝鞍,名马,一也;十月朔,改赐新样锦袍,二也;特定草麻例物,三也;改赐内库法酒,四也;月俸并给见钱,五也;特给亲事官随从,六也;新学士谢恩后,就院赐宴设,虽为旧事,而无此时供帐之盛,七也 。凡此七事,并前例特出异恩,以见圣君待文臣之优厚也 。”(《宋诗纪事》)
皇帝有意识的将国家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赏赐”给每一个士大夫 。正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见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五《宋制禄之厚》) 。
那么,官员的俸禄是怎样的呢?拿神宗时期的宰相(平章事)来说,月俸禄300千(钱),副相即参知政事200千 。春冬服各给绫200匹,绢30匹,冬绵100两,另外还有禄粟每月100石,随身侍从(70人衣粮),茶酒厨料(酒每日5升,料6斗),薪(每月1200束),炭(十月至来年二月各100秤),盐(7石),草料(供马20匹) 。可谓名目繁多,加上每临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等人的生日,还有大量的恩赐,及拨给职田,这实惠实在多多 。
宋代文官多,官俸高,赏赐重 。不仅如此,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 。陈襄在他的《仙居劝学文》里这样写道:“今天子三年一选士,虽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岂不为盛事?”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见朱彧《萍洲可谈》)
像这种“榜下捉婿”的目的,就是看中了及第进士们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 。魏晋至唐的世家望族是可以世袭的,而宋代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推翻,官爵不能世袭 。因为不能世袭,加上当时的土地买卖兼并的盛行,实际上官员士大夫这一阶层就成为了一个贫富无定势的阶层,他们这种“官户”常常因为丢掉官职而下降为“乡户”,甚至成为无产者 。反过来,也就是说,无产者,或工商户,或乡户地主,或自耕农等等都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如王安石一家,其父王盖登进士第入仕,才列于官宦人家,至王安石死去,家道衰落,成为默默无闻的“乡户”,致使徽宗想寻找他的后代都成为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
宋代士大夫们欲通过“因财得仕”与“因仕殖财”的循环,使自己家族成为“耕读世家”和望族 。但是,此类世家望族只要连续几代未能进士及第或入仕,就恢复到了庶人的身份 。可见,当时的人把参加科举而进士及第看得多么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