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6年十二月初一:大清王朝收到了清朝征南元帅博洛的战报:战报里说了一件大好事,外加一条小坏事 。
大好事后人皆知:清军兵不血刃攻克福建,南明隆武政权灭亡,隆武皇帝朱聿键壮烈殉难,怂包权臣郑芝龙举家投降,其本人和大部分家小已被全数扣押 。照着博洛本人的汇报说,便是“海贼尽平,东南从此无事 。”捎带也讲了一件小坏事:郑家有个倒霉孩子,本来是个书生,竟然在郑芝龙投降前离家出走,现在又拉了个几十人的队伍,嚷嚷着要抗清,口号也极雷人:杀父报国 。为了抗清,连爹都不认了 。
这样的雷事,当时南方经常有,虽然总给清军找麻烦,但麻烦也不大 。于是理所当然的,在清政府眼里,是个小事 。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件大得不能再大的事,因为那个反出家门的倒霉孩子,叫郑成功 。
(郑成功画像)
一:郑成功的困难
郑成功为什么会举兵抗清,这个很多史料都讲了 。包括他的国恨家仇,耿耿忠诚,几乎都妇孺皆知 。但很少有史料讲的,是当时二十二岁的他,做出这个勇敢抉择后,光景究竟多惨淡?
当时他盘踞金门,麾下的将士,只有陈辉,张进,陈霸,洪旭等几个部将,和九十多个残兵,连地盘都是借的他叔叔郑鸿逵的 。如果清政府那时就关心他,覆灭真是分分钟的事 。
但也因为力量太弱,于是连敌人都不待见 。清军灭了隆武政权后,立刻就挥兵广州了,根本顾不得管他 。反而让郑成功捡了个现成便宜:清军消灭南明绍武政权后,绍武政权一个大将走投无路,跑来投奔了郑成功 。正是这个人,成了郑成功早期拉队伍的中流砥柱:施琅 。
当然也还是这个人,终结了整个郑氏家族的命运,这是后话了 。就当时说,带兵有方的施琅,从招兵到练兵,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郑成功的力量,也在没人待见的时候,悄悄的壮大 。
而且这时候的郑成功,也比较老实,说是抗清,但不是去抢个粮食,就是打个埋伏 。小战斗常常打,大战基本没有 。而且比拉队伍更大的困难是:他还缺钱 。
不过这个问题,郑成功用一个独特的办法解决了:继承父亲留下的海外贸易网 。
(图画: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海外贸易)
郑芝龙投降的时候,基本上啥都交出去了,但有一样东西交不了,就是他历经数十年打造的东亚贸易网络,他的势力遍布东亚各国,而今他挂了,这些力量也就成了断线的风筝 。
这个时候郑成功出现了,他以“长子继业”的身份,将这些力量重新整合起来,尤其是对于日本,因他的特殊身世,更容易和日本平户当局搭上关系,很快的,他就和日本重新建立了贸易往来,以《被遗忘的台湾》里所记,他也遣使去台湾,主动和荷兰人发展贸易往来 。小小的鼓浪屿,和日本以及东南亚之间,重新搭起了贸易航线 。商路打开了,财源自然滚滚来,有了钱,招兵买马之类的事情就好办多了,甚至还有许多散落在海外的郑芝龙旧部,自愿归国参加抗清,诚如《海上见闻录定本》里所说“平国公旧部咸归附之” 。
于是奇迹发生了:不到半年,郑成功就拥有了兵员数万,战舰五百多艘 。在带兵方面,他虽无太多经验,却如其父一样无师自通,比如在海战上,他继承其父思路,独创了“五梅阵法”,即按照战舰的作战特点,将水师排兵布阵,发挥最大效用 。在管理上,他以“仁义礼智信”来划分麾下军队,麾下的人物也不差,蓝登,施琅等人都为一时名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前来投奔的儒生,郑成功皆格外尊重,礼遇有加,比如在南京曾教过他写诗的许孚远,来投奔他时,郑成功以弟子礼迎接,原浙江巡抚卢月腾,进士叶翼云等人也前往投奔,这些人后来多数跟随郑成功前往台湾,明末清初台湾文教大兴,儒家文化广传,实从此肇始 。
- 历史解密:李自成要与明朝和议崇祯为何拒绝?
- 历史上那些皇帝们和仙丹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解密民国物价:广州的产业工人买单车需三月工资
- 历史上曹仁的真实实力怎么样?对曹魏有何贡献?
-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 如果晚清不是这三个败家汉奸中国历史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 吴起有哪些政绩?为什么他被历史所刻意遗忘了?
- 康熙死后如果是老八继位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 解密: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全国追杀罗贯中满门?
- 解密:掌握魏蜀吴三国军政命脉的诸葛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