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3结局包拯到底死没死 少年包青天3结局 少年包青天3结局彩蛋( 三 )


公孙策:“展昭说的没错 , 你想太多了 , 太复杂了 , 你是谁?你是包拯!你可知道 , 包拯两个字 , 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 , 而是一种态度 , 一份执着 , 一种面对真理的执着 。当你包拯把这份执着带给我 , 让它植根于我心中的时候 , 可你为什么却丢弃了呢?
你是包拯 , 只要你知道这一点 , 你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 该怎么办 。”
包拯:“你说得对 , 我忘了 , 我把包拯……丢了 , 谢谢你 , 公孙策 , 你真聪明 。”
公孙策:“当然!我是大宋第一聪明人!你才知道吗?笨蛋!”
公孙策:“去吧!包拯!记得你曾经说过 , 不管有什么后果 , 都必须承担 , 我们现在想的是应该怎样去承担 。”
包拯:“承担的了吗?”
公孙策:“当然!承担需要的不是能力 , 而是勇气!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 , 一种纵千夫所指仍横眉冷对的勇气 , 包拯的背后就有这种勇气!去吧!轰轰烈烈的去吧!哪怕到最后肝脑涂地 , 赔上自己的性命 , 但起码 , 你是堂堂正正的 , 你曾经面对真理 , 你对得住天地!你是无悔的!黄泉路上你不用害怕寂寞 , 有我公孙策陪着你哪!”
展昭:“包大哥别忘了 , 还有我展昭啊!”
包拯:“好!好!那就让我们堂堂正正地 , 轰轰烈烈地去面对!”
三人的手握在一起 。
……

少年包青天3结局包拯到底死没死 少年包青天3结局 少年包青天3结局彩蛋

文章插图
少年包青天3结局包拯到底死没死 少年包青天3结局 少年包青天3结局彩蛋

文章插图
这是全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场景了 。
可是最冷不过人心 , 那些冷嘲热讽的评论让人心寒 。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 一定出现过很多次这样的场景 , 有那么一群人在追寻真理 , 可是在大多数人眼中 , 他们是一个傻子 。
就像《少年包青天3》里面 , 包拯失忆后变成的傻子一样 。
“士为知己者死”包拯与公孙策的友谊 , 已然达到传说中的境界 。
什么叫知己?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 , 曲洋与刘振声笑傲江湖 , 包拯与公孙策相知相勉 。
人生得一知己 , 夫复何求?
当然 ,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就如《红楼梦》虽然美好 , 却有着无奈 。
老版《西游记》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 但在画面、特技以及其它方面是会存在瑕庇的 , 却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 。
《少年包青天3》中 , 关于案件的布置推理以及发展方向 , 被有些指为抄袭日本悬疑剧 , 还有就是人物造型 , 人物服饰 , 以及人物表演技巧上存在置疑 。
搞笑部分的台词有些现代化 , 关于这一点 , 其实是很难处理的 , 古人一般比较严谨 , 而包拯公孙策又是文人 , 如果用“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 , 给观众带来的是枯燥 。
总的来说 , 瑕不掩瑜 。
真真切切的用心去看 , 去感受 , 总会感受到包拯的担当与勇气 , 感受到剧中人的挣扎与无奈 , 这种挣扎与无奈也正是我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那样 。
每一个凶手总有许多无奈 , 现实中的那些罪恶 , 大多为生存所迫 , 一切并不是出于本心 。睑谱戴久了 , 真的很累 。
刘大人等人当年意气风发 , 以打到庞太师等奸佞为己任 , 可到头来也变了 , 为了宝藏 , 一切都变了 , 人在江湖 , 身不由己 。
他们曾经也是少年…
再最后 , 说说包拯跳崖的大结局 。
包拯跳崖 , 又没死 , 又变傻了 。
其实 , 并不是表面上的那样 。
这里用的是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方式 , 而这种意象与意境的方式 , 在诗歌中是很常见的 , 在其它影视作品中也是常见的 。
包拯的生死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 , 当我们心中的“少年”的“贵族精神”不息 , 那么包拯就不会死 。
金庸先生曾说“人性才是永恒的表达” , 从《诗经》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 , 所表现的人物情感 , 包括爱、恨 , 这些基本情感来看 , 几千年来没有多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