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要杀死商鞅?

公元前339年 , 即秦惠文王元年 , 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政府军击杀 , 尸体被车裂 。
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 , 商鞅对秦国的强大 , 可谓功不可没 。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 。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 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 , 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 。
商鞅变法的效果也极其明显 , 《战国策》称赞商鞅变法的效果:“期年之后 , 道不拾遗 , 民不妄取 , 兵革强大 , 诸侯畏惧” 。用今天的话来说 , 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有利于提高了综合国力 。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弱小的秦国 , 变为一个强国 。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 。
【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要杀死商鞅?】一代功臣商鞅为什么会死?而且是死得那么惨?车裂 , 即五马奔尸 , 是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 。
一般都要在“太史公曰”中总结人物成败原因的史学大师司马迁 , 在《史记商君传》中却没有对商鞅死因进行认真梳理总结 , 只对商鞅做出六个字的负面评价:“天资刻薄少恩” 。
依司马迁的意思 , 商鞅死于性格 。意思是他为人刻薄少恩 , 不讲人情 , 没有朋友 , 没有人性 , 所以弄得天怒人怨 , 一生背负恶名 , 只有死路一条 。
这也是事实 , 当时有一个叫赵良的人也曾指出商鞅“刑黥太子之师傅 , 残伤民以骏刑 , 是积怨蓄祸也” , 劝他早作退路 , 以避杀身之祸 。但巴布猜想 , 司马迁先生的这些评价也可能与他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 。他生在儒家思想渐成统治地位的汉武帝时代 , 加之他身体因遭腐刑致残 , 对讲求霸道、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极为厌恶 。
商鞅的悲惨结局确实有他的性格因素 。但作为一个政治家 , 他的命运实际上已经与时代、社会、国家和各方利益相连 , 性格有时候只是造成他结局的一个因素 , 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 , 他的改革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 。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 , 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
我们只要看看商鞅变法对宗室贵族集团的具体损害就可以明白 , 商鞅对宗室贵族集团利益的损害有多大 , 感情伤害有多深 。
变法之前 , 旧贵族的爵位和俸禄是世袭的 , 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 。但商鞅奖励军功的新法规定 , 凡是没有建立军功的旧贵族 , 都要从宗室贵族的簿籍上除名 , 不许无功受禄 。相反 , 有军功的平民也可以按军功封爵受赏 , 成为新贵族 。过去 , 贵族有封地 , 自己就是封地中的君主 , 操生杀大权 。商鞅废除分封制 , 将贵族封地改设为由国君统一领导的郡、县 , 大大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权力 。
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 , 削弱原来宗室贵族的权力 , 强化王权 。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 , 所以才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 但却得罪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 , 损害了一大批宗室贵族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