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籍中的中国南海:最早出现于东汉文献( 三 )


诗人的书生形象是文弱的,也许他们脚步并没有达到过南海,但诗人们瑰丽的想象及其力透纸背的思想,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南海的另类画卷 。
海南籍史学家韩振华曾撰文称,秦始皇曾致力于开辟海外交通和经营南海诸岛,并在民间流传了很多故事、传说,说在涨海(包括南海诸岛)上,有一石塘或石桥,石皆赤红,那是因为秦始皇要到海上看日出,神人为他架桥“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石悉赤 。”后来唐朝诗人张乔作诗一首,描写涨海断桥和秦始皇的遗事,诗曰“天涯离二纪,阙下历三朝 。涨海虽然阔,归帆不觉遥 。惊波时失侣,举火夜相招 。来往寻遗事,秦皇有断桥 。”
南朝宋武帝,曾经锐意经营涨海(南海诸岛),422年在其驾崩后,以辞采闻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作《武帝诔》,中有“虎骑鹜隰,舟师涨海”的词句 。
周伟民教授告诉海南日报采访人员,古代有关南海诸岛的诗歌,大致能分为三类,一是描绘中国的气象,宣示南海主权的;二是描写与南海诸国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交流的;三是表露诗人感怀对南海诸国交流时官风要正的 。如唐代诗人韦应物在《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中写道:“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 。”宋代洪适在《海山楼》一词写道:“高楼百尺迩严城,披拂雄风襟袂清 。云气笼山朝雨急,海涛侵岸暮潮生 。楼前箫鼓声相和,戢戢归樯排几柁 。须信官廉蚌蛤回,望中山积皆奇货 。”周伟民说,这里的“海山楼”指当时设于广州的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之所在 。
【历史典籍中的中国南海:最早出现于东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