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是独体字吗 因字是什么结构( 三 )


这些关系不是随机的行为 , 而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我们的目的是探索其表现的规律 。通常我们的书写习惯是拉伸右下角 , 拉伸到右下角的笔画作为主笔画 , 成为单词的受力点 。而杜牧却把这种常规的主笔收缩了 , 把小笔画放大占据了主位 。这种重组方式的反复使用 , 构成了杜书的典型面貌 。
#03
空虚实对比

我们注意到 , 张诗歌中杜牧的结构有开有合 , 他大胆留白 , 体现了作者空的主体意识 。

“福”字右部紧闭 , 与左边三点形成空 。这个空和右边点画的密密麻麻的黑块形成对比 , 这个空的对比面积基本相等 。
这种方式在很多词中反复出现 , 比如“娃、玉、友、如”等等 。

空的这些常见模式不是巧合 , 只能用作者的主观意识来解释 。如果换一种方式分析:在方形字形的基础上 , 这种空之间的对应分布和对比形成了黑白块的交替 , 在现代艺术中颇有意味 。
实际上 , 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不仅仅是空之间的分配 , 用笔的力度形成的对比效果也可以称为虚拟现实 。《杜书》中的很多文字并没有刻意分配空之间的关系 , 而是营造了一种强烈的虚实关系 。

比如“亭”字的“棚”部分 , 厚重有力 , 字与字紧密相连 。“重如云” , 是“实” 。右边“官”字用笔渐轻 , 底部细如弦、轻如蝉翼 , 所以字轻松、轻松 , 是“虚” 。

再比如“飘”字 , 有意把“票”的下半部分缩成一个球 , 和前者差不多 。

“影”字写在左边 , 轻写在右边 , 字的中间部分被围在一个“虚空的房间里 。
可见 , 杜牧书法的“奇趣”往往不是单一的手段 , 而是多种方式共同运用的结果 。笔的强弱有对比 , 也在空之间产生对比 , 形成聚散关系 。虚拟和真实是天生的 , 充满了乐趣 。
第二 , 作文的“奇异性”
?#01
“端若引绳” , 气便流过 。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用笔论》中说:“古人著书时 , 绝不会作正局 。盖伊认为奇数是积极的 。”另一位清代的鲍说:“不必停枝 。如果结局比规则更深刻 , 那么历史学家就可以有所作为 。”
在历代经典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 书法家都在努力破局 。历代行书经典为了不成为“史家之能” , 避免在作品中形成“终如一绳”的局面 , 往往一字不差 , 或散或交错 , 尽力而为 , 力求变化 。
这些都是书法家避免不了的情况 , 只是被杜牧利用了而已 。
诗卷里的数字大部分都是正数 。如果你给每个单词找一条中间线 , 很多可见单词的轴刚好是连在一起的 , 是直的 。杜牧用的是“正局” , 构图乍一看很平淡 , 但实际上好像是正局和负局 。

以帖子中19行到22行的行为为例 。字体正确 , 对应工整 。尤其是“俯视”、“卷云”等地方 , 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 在古代法帖中绝无仅有 。

再比如十四行的“清河碧虚”这句话 。每一个字都是方的 , 形状是方形的 , 重心稳定 , 大小一样 , 甚至间距也一样 。这种排列不止是“排算符” , 它的创始人就像是在砌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