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赵括死后300年才有纸他为何被黑两千年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是“纸上谈兵”的典故,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那么问题来了,赵括死后300年才有纸他为何被黑两千年?
长平之战赵军兵败,算上被坑杀的将士,一共被秦军斩首45万,赵军统帅赵括后来被戴上“纸上谈兵”的帽子,为后人耻笑两千余年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赵括,绝非那个只会泛泛而谈的年轻后生,真实的赵括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
纸上谈兵?赵括死后300多年,东汉蔡伦才发明纸 。至于纸张的大规模应用,那更是赵括死后超过400年的事情了 。纸上谈兵,是后来的文人为了黑赵括,编造了一系列故事所致 。赵括所在的战国后期,没有纸,普遍用竹简记载文字,如果黑赵括的文人用“简上谈兵”这样的词,可信度会高一些 。
赵括因何被黑?我们逐个回答以下五个问题,就自然得到答案了 。
一、长平之战,秦赵对峙,谁更拖不起?
二、赵国能换的将领有哪些?必须上赵括吗?
三、谁该为长平之战赵国失利负责?
四、赵括杀死了多少秦军?
五、为什么要抹黑赵括?
一、长平之战,秦赵对峙,谁更拖不起?
图-长平之战形势
秦赵双方在长平对峙了近3年,如果继续对峙下去,谁更拖不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再对峙3年,秦国会被拖穷,赵国会被拖垮 。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综合国力,秦国比赵国强一个档次
从地图上看,赵国领土也不小,但是赵国北方五原郡、云中郡、九原郡、雁门郡、代郡,这五个郡是十足的边地,百姓以游牧为主,人口太少,也没有粮食耕种 。赵国有农业基础的郡,是邯郸、太原、中山,这三个地方,面积只有不到赵国的一半 。
秦国方面,关中和巴蜀都是粮仓,这两块地方比赵国核心产粮区面积更大 。如果秦国只有这两块好地,那么秦赵的综合国力是均衡的 。但是秦国还有三块地,我们来看看 。首先是原楚国的南郡和南阳郡,南郡是楚国都城所在,被白起攻克,南阳郡则是申国旧地,经营时间非常长,秦国等于是得到了楚国最核心的两个郡 。第二块地是河东郡和河西郡,河东郡是晋国和魏国的腹心,晋国的都城绛都,魏国的都城安邑,都在河东郡,河西郡则是当年吴起镇守的兵家必争之地,秦国等于得到了魏国的核心地块 。第三块地是三川郡,这里有韩国的旧都宜阳,连同黄河以北的大城野王,秦国又得到韩国一块核心之地 。
秦国在占据楚国、魏国、韩国的核心地块后,综合国力远胜赵国 。如果双方拖下去,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赵国无疑会被先拖垮 。
(二)赵国有被燕国、齐国背后捅刀的风险
如果秦赵继续对峙下去,那么谁更可能被诸侯背后捅一刀呢?答案是赵国 。
由于地理原因,秦国的背后并没有诸侯,对秦国来说,所有战争都发生在它的东方 。但是对赵国来说就不同了,后方燕国和齐国,是随时可以在背后捅一刀的 。
后来历史发展也证明了,长平之战后,燕国就在赵国背后捅了好几刀,其中包括燕国相国栗腹领兵60万南下那次 。虽然那次廉颇统领13万赵军击败了对手,但只要是战争就会有伤亡,即使廉颇以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方式获胜,赵军的损失还是很大的 。燕国在赵国背后捅刀,原因很简单,远交近攻,秦国与燕国不接壤,燕国联合秦国攻打邻国赵国,是一个合适的国策 。当时燕王喜做着与秦国一起灭亡赵国,共分赵地的美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