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残忍屠侄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但是玄武门之变结束之后 , 李唐皇族的血却并未流够 , 这是怎么回事?今天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残忍屠侄 。
因为斩草还须除根!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掉了 , 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 。对于李世民而言 , 这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问题倒不是担心这十个年少和年幼的侄子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亲报仇 , 而是谁也不敢保证 , 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 。所以 , 既然这场弑兄、杀弟、逼父的流血政变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 那么李世民只能按照它本身的惯性 , 把它进一步推向那个无可避免的逻辑终点——屠侄!只能如此 , 别无选择 。
要说残忍 , 这或许是一种残忍 。可是 , 这就是权力斗争的游戏规则 。在这样的规则之内 , 每个人都是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 。你或许可以选择充当什么角色 , 但你绝对无法改变角色固有的规定性 。在历史和时代条件圈定的樊笼中 , 你只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并利用规则 , 却绝对无力改变规则 。换句话说 , 你可以在规则中游刃有余 , 但是你不可能溢出规则之外 。进而言之 , 如果武德九年发生的是“昆明池之变”而非“玄武门之变” , 如果这场巅峰对决最终胜出的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 , 那么李建成在杀掉秦王之后 , 会不会向秦王的儿子们挥起屠刀呢?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 , 一旦历史选择了玄武门之变 , 一旦命运之神钟情于李世民 , 那么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就注定在劫难逃!
六月四日这一天午后 , 当秦王府的两队飞骑奉命冲进东宫和齐王府的时候 , 李唐皇族的这些金枝玉叶立刻发出了恐惧而绝望的哭嚎 。那十个年轻和年幼的亲王还未及从丧父的巨大哀痛中摆脱出来 , 死神便已伸出冰冷的白爪轻而易举地攫住了他们 。
史书没有记载他们的年龄 。也许这对后世的读者是一件好事 , 因为人们的内心可以避免受到某种触痛 。但是史书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在泛黄的史册里 , 他们也就是那么一小串毫无特征的符号、两三行容易让人忽略的文字而已 。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
这就是他们留在历史上的全部信息 。虽然他们的年龄不详 , 可我们知道 , 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 , 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 , 所以 , 他们的儿子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 。最大的估计也不过弱冠之年 , 最小的很可能仅仅在蹒跚学步 。
杀完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 , 秦王的部将还想杀光他们左右亲信百余人、籍没他们的财产 。尉迟敬德竭力反对 , 他说:“一切罪恶 , 只在两个元凶!既然已经诛杀 , 就不能再扩大打击面 , 这样无法使人心安定 。”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 , 于是屠杀行动才宣告中止 。
同日 , 高祖下诏大赦天下 , 并称:“凶逆之罪 , 止于建成、元吉 , 其余党羽 , 概不追究;朝政事务一概交由秦王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