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宋杨家将是满门忠烈,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佘太君、杨门女将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为山西南北交通要冲 。地势异常险要,一直是历代戎守重地,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前线要塞 。古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去,唯有雁门关仍见证着历史,见证着诸多忠烈的将士 。其中之一就是北宋镇守雁门关的大将杨延昭 。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 。为何他被称作“杨六郎”呢?原来,古人称天狼星为六郎星,并认定其是将星,而杨延昭“智勇善战”,威震辽国,因此被辽国人看成是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
《宋史》记载,杨延昭小时候沉默寡言,儿时,常作行军列阵的游戏,他的父亲杨业说:“此儿像我 。”每次出征,必定让他跟从 。
朔州之战
北汉时期杨延昭便任杨武都巡检一职,跟随父亲杨业四处征战,遍及雁门关全线几乎都有杨六郎城及六郎寨,因其勇敢善战,早年名声便已遍及全军 。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杨延昭年仅29岁,随父亲杨业攻打应、朔等地,并担任先锋,宋军在杨家父子的率领下,在雁门关外进攻辽军,取得了节节胜利,收复了许多城池 。杨延昭的勇敢也初次让辽军见识 。史籍记载,在攻打朔州时,杨延昭担任先锋攻打辽军城池,胳膊不慎被流矢射穿,但他仍然坚持战斗而且越战越勇,最后大败辽军,成功夺取朔州 。同年八月杨业战死,杨延昭回乡守丧,更坚定了他抵抗辽国、收复失地的决心 。
智勇善战 隧城大捷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军大举南下,很快攻到了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 。杨延昭正在遂城镇守 。当时由于契丹萧太后亲自指挥作战,因此辽军士气如虹 。而遂城中的守军不满三千人,援兵又迟迟不来,宋军岌岌可危 。杨延昭从容不迫,发动城中居民、壮丁轮流守城,披甲执械,日夜固守 。
辽军动用步兵主力,用人海战术,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冲向小小的遂城 。同时,辽军骑兵在后方用弓箭进行掩护 。面对城下的人海,杨延昭镇定自若,他指挥守军,用事先架设在城垣上的大型木盾躲避对方弓箭射击,当敌军接近后,再用强弩进行猛烈而密集的齐射,最大限度地杀伤敌军 。辽军一直无法成功 。
此时,辽军又以攻城塔配合攻城 。攻城塔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四轮底座,用人力推动前进 。上部是一座高大的塔楼,塔楼里面是多层盘旋而上的云梯,外面由厚木板掩护,顶端前部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吊桥门,当接近城墙后放下吊桥门,士兵可以直接从塔内冲出,蹬城作战,避免了以往云梯伤亡大的缺点 。
危急时刻,杨延昭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亲自上城指挥作战 。同时,组织城中百姓中的壮丁,被甲执械,登城协助守军防守 。在杨延昭无畏精神的感召下,遂城军民士气大振 。他们用绳索拴上巨石去撞毁辽军的攻城塔、发射密集的火箭焚毁辽军的攻城塔 。辽军再次受挫 。
面对坚城,久攻不下的辽军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重型抛石炮和重型车弩炮 。九月底,辽军开始以数百尊重型抛石炮和重型车弩炮昼夜不停地炮击遂城城墙 。辽军的猛烈炮击一直持续到十月初 。已经经历多次袭击的遂城城墙有多处出现巨大裂痕,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辽军预定将在十月底发起总攻 。遂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
当时正值初冬,天气还并不寒冷,不料一日气温骤降,有如天助 。杨延昭于是命城中军民大量提水往城墙猛浇,一夜之间城墙变成了既坚固又光滑的“铁城” 。辽军面对这样一座很容易被“修复”却无法攀爬的城池,无计可施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冰守遂城” 。
- 施耐庵为何能将北宋末年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呢?
- 北宋钱币大观通宝:四个字出自宋徽宗之手
- 战国四大名将死得最冤屈的一位,赵王听信小人谗言将他暗杀
- 北宋第一将门:功勋远超杨家将却被后世遗忘
- 花蕊夫人到底有多美?让北宋两皇帝互相残杀!
- 北宋名相寇准另一面:因妒忌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 唐朝最惨的开国名将,为大唐稳住百万疆土,死后却被开馆辱尸
- 开封北宋新郑门遗址城摞城奇观初现
- 靖康之变被金人俘虏的两个北宋皇帝,惨死他乡
- 北宋名相韩琦韩琦以安社稷为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