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你分析,华为“造车”的上限在哪?( 五 )


华为和宁德时期的顾忌,实际上也就是车企的顾忌 。将发展方向的关键寄予于别人,有整体实力、念头的车企又怎样会心甘情愿?尤其是“去宁德化”已越来越激烈,华为的更进一步又我做不到?
但比较好的一点是,华为和宁德时期全是中国企业,此外也有许多的中国车企 。依靠“全国各地统一大市场”的推动,只需他们都能患难与共、同心合力,那大家的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就将再进一步 。
如此,华为的车辆业务流程有机会保证世界第一,中国的车企也是有机遇保证世界第一 。
华为“造车”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大佬们看不惯?
华为在生态产品上面的做法很高明,对于汽车这种产品,其实华为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产业链的制造上面,而是在软件系统层面,加入了自家的芯片与鸿蒙OS系统,实现生态互联的功能 。
拿华为的问界m5来说,这款新能源汽车是赛力斯公司跟华为合作而来的产品 。赛力斯公司负责硬件上面的拼装,而华为则是负责在汽车上面加入智能芯片与操作系统,通过底层打通,做到同一账号、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与交互的无缝流转,彻底打破以往不同设备互不兼容的状态 。
本身华为在系统层面的技术含量就比较高,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可塑性强,如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生态互联,那么便可以实现华为在商用领域的技术占有率 。鸿蒙OS的优点是分布式互联互通的架构逻辑,实现万物互联,才能体现出鸿蒙OS的最大优势 。
华为鸿蒙OS的加入,让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全新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方向 。这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产品来说,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而且在技术上面的差异化严重,更加给那些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
消费市场就好像一块大蛋糕,各家凭借着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去抢市场 。本来各家的产品差异化较小,无非就是在性能与整体设计上面有些出入,还影响不到各家之间的制衡状态 。
华为的加入,打破了这个制衡状态,让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在系统与生态互联上面有了技术性优势 。有了优势,剩下的就是无限放大这个优势,让消费者们看到这个技术可以带给他们什么好处,最终在市场上面抢下更多的份额 。
华为造车步入新阶段,2021年底上市,背后主角是长安!
十年云计算浪潮下,、容器、微服务等技术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互联网+的政策落实,互联网新兴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已经屡见不鲜 。
而在当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的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开始纷纷寻求与传统企业的合作 。互联网大厂都选择与新能源市场寻求合作造车,这是要发展制造业?
1、头部科技企业“造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广汽埃安
当下,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加速发展,新能源车行业的市场机遇开始显现,由此带来的产业跨界联合也开始增多,腾讯、华为、滴滴、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传出了“造车”绯闻 。
不过,对于这几大头部科技企业来说,要想进军潜力巨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其面临的一大困局在于缺乏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因此必须在众多新能源造车势力中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才能在未来的“赛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全球顶尖科技企业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广汽埃安 。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华为、腾讯、滴滴、百度、科大讯飞等全球头部的科技企业,已经在智能化、网联化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分别与广汽埃安进行了多次战略合作部署或深化合作签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