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刘墉叫做浓墨宰相?详解其原因

“阁中帝子今何在 , 槛外长江空自流” , 遥望历史的河流 , 感受历史的沧桑 , 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刘墉的故事 。
刘墉(1719-1805),字崇如 , 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 。山东诸城人 。他诞于书香门第 , 长于显宦之家 。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 , 官至四川布政使 。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 , 官至东阁大学士 。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 , 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 。乾隆十六年进士 , 官至东阁大学士 , 加太子太保 , 谥文清 , 人亦称刘文清 。刘墉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 , 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 。
【为什么把刘墉叫做浓墨宰相?详解其原因】刘墉不仅是政治家 , 更是著名的书法家 , 是帖学之集大成者 , 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 。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 , 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 , 清庙明堂之器 , 推为一代书家之冠 。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 。所谓金声玉振 , 集群圣之大成也 。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 , 体格屡变 , 神妙莫测 。”

为什么把刘墉叫做浓墨宰相?详解其原因

文章插图
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 , 师古而不拘泥 。他对黄庭坚书法深有研究 , 刘墉行书《评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轴》云:黄文节公书刘宾客(禹锡)《伏波神祠》诗 , 雄伟绝伦 , 真得折钗屋漏之妙 。公尝自言黄龙山中 , 忽悟草书三昧 , 又云自喜中年字书稍进 , 此书後云持到淮南示 , 故旧何如 。此真迹现在亦不免坡公所识 。
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 , 体丰骨劲 , 浑厚敦实 , 别具面目 。刘墉之书尤善小楷 , 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 , 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刘墉还兼工文翰 , 博通百家经史 , 精研古文考辨 , 工书善文 , 名盛一时 。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 。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 , 初从赵松雪入 , 中年后乃自成一家 , 貌丰骨劲 , 味厚深藏 , 不受古人宠拢 , 超然独出 。”他博通经史百家 , 擅长水墨芦花 , 工诗善对 , 精于书法 。刘墉的书法 , 初看圆软滑 , 若团团棉花 。细审则骨骼分明 , 内含刚劲 。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清”三字概括 , 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 , 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