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

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 ,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 一起看看吧 。
彭谊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 , 出生在广东广州府东莞县市桥 , 宣德十年时成功考中举人 , 正统十年成功由乡举被授予工部司务的官职 。司务在工部里位卑职轻 , 但彭谊依旧刚正不阿 , 在很多事务上都敢去和工部尚书一起辩论 。
到了代宗皇帝朱祁钰继位之后 , 在别人的推荐下彭谊被调任为御史 。后跟着工部尚书石璞一起去堵塞住沙湾河的决口 。
景泰五年时 , 彭谊跟着大学士王文一起巡视江淮 , 成功擒获了苏州地区的一些贼寇 , 因功被提拔为大理寺丞 , 不久后又提拔为右佥都御史 , 负责提督紫荆、倒马诸关 , 弹劾都指挥胡玺存在着纳贿纵军等罪过 。

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不久后 , 彭谊因为在朝中得罪了不少权贵 , 因此被人给贬到绍兴去当知府 , 当时恰好碰到了绍兴出现了饥荒 , 彭谊积极开仓赈饥 , 安抚百姓 , 当时底下有官吏表明开仓济民需要等到朝廷的命令 , 但彭谊表示老百姓没有收入 , 正嗷嗷待哺呢?事有轻重缓急之分 , 怎么可以每一个都去遵守规定呢?等到第二年收成好的时候 , 老百姓便十分积极地争相缴纳粮食 。
彭谊在绍兴当了足足就九年之久 , 期间做出来诸多惠政 , 因此秩满之后 , 被越级提拔为山东左布政使 , 后又调任为工部左侍郎 。
成化四年的时候 , 时任辽东巡抚张岐犯了法而被摘了乌纱帽 , 吏部方面正在选举一个合格的官员去顶替张岐成为一个新的辽东巡抚 。对此 , 宪宗皇帝朱见深表示:“辽东巡抚自王翱后 , 所历任者大多都不够称职 , 所以频频被更替 。这一次一定在大臣之中 , 挑选一个表现良好的过去顶替 。”
于是乎 , 经过吏部官员的认真挑选 , 一向政绩不错的彭谊就被挑选中了 , 让他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前去辽东充当新一任的巡抚 。
彭谊来到辽东后 , 发现这里的镇守中官经常对诸多卫所横征暴敛 , 针对这些情况 , 彭谊下令所有文牒 , 但凡没有经过他这个辽东巡抚审批的 , 各个部门都不许执行 , 有效地打压了这种横征暴敛的不良风气 。
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

文章插图
此外 , 彭谊积极整顿边防 , 严格训练士兵 , 把不会打仗的将领调去屯田 , 让女真、鞑靼都不敢轻易进犯 。
彭谊本人于六十七岁时 , 也就是成化十四年 , 正式告老还乡 , 在家乡居住了二十二年之久 , 放才去世 。
【明朝官员彭谊是怎么重整辽东边务的?效果怎么样?】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